周二股指午盘大幅回落,自8月以来股指在前期高位强势振荡,技术面多次回踩下方均线。宏观方面,出口增速创年内新高,PPI降幅收窄,经济恢复良好。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未来货币政策较难出现大幅收紧的情形,因此中期而言,股指不必过于悲观。
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2.93万亿元,增长6.5%。其中,出口1.69万亿元,增长10.4%;进口1.24万亿元,增长1.6%。出口大幅改善,主要源于海外经济体复工复产,外需边际大幅改善。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显著,但受制于疫情冲击,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出现分化,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制造业PMI仍在荣枯线下方。进口增速由正转负,但7月国内需求仍在好转,进口金额同比回落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及海外供给受疫情限制导致。
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较为顺畅,防疫物品的出口贡献度可能会下降,但正常需求会继续修复,预计未来外需依然向好。进口方面,从高频数据来看,内需不弱,因此随着海外供给端逐步正常化,预计未来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也将转正,外贸形势不必悲观。
上周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海外经济有隐患,国内经济仍有压力。海外经济的隐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疫情依旧不断蔓延,可能会使得全球经济继续出现“停摆”,对全球产业链构成威胁。二是企业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可能引起破产潮、降级潮。疫情以来,已经有多家著名企业申请了破产。三是宏观杠杆率抬升,疫情影响下,居民收入下降使得居民杠杆率抬升,而政府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杠杆率进一步提升,最终使得高企的全球杠杆率进一步上升。四是低利率环境下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有所加剧。
央行专门提及了低利率的负面影响,其中就包括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金融“脱实向虚”等方面,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加深的背景下,不仅会造成本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还会形成较强的溢出效应。国内方面,虽然各项经济指标在不断回升,但是疫情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冲击仍在,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恢复相对缓慢。后续来看,控制国内宏观杠杆率可能是主要的方向之一。
在此基础上,央行明确表达了要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是利率走廊的下限,而MLF利率是利率走廊的上限。2018年以来受降准的影响,市场资金利率不断突破利率走廊下限,央行通过利率走廊调控影响经济的力度有所减弱。从央行的思路来看,引导资金利率重回利率走廊是大概率事件,但是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的环境和影响因素,保持相对较低利率是合乎经济发展的,因此未来市场资金利率大概率围绕着利率走廊下限进行波动。
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回归常态,通胀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的因素。7月CPI上涨仍是由食品价格驱动,预计未来物价或将保持稳中趋降。工业品方面,预计PPI仍将振荡上行,但回升幅度或有所放缓。一方面,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犹存,全球需求虽持续恢复但也存在制约空间,同时原油产能闲置、库存高企。此外,全球流动性宽松和美元指数下行迅速推升工业品价格的阶段基本已经结束,未来工业品价格上涨空间不大。因此,货币政策难以大幅收紧,在此背景下股指回调的空间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