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价暴跌的覆巢之下,中国石油企业第一次将他们的国际同行甩在身后。
8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公布了其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实现油气销售收入663亿元,同比降低29.9%;净利润103亿元。
产量方面,上半年中海油实现油气产量2.58亿桶油当量,同比增加6.1%,资本开支356亿元,同比上升6.5%。在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国际同行大幅度削减开支和产量的背景下,这两项指标获得增长殊为不易。
“今年上半年,公司无论是桶油操作成本还是桶油主要成本都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低,”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的情况要好于上半年,我相信我们的经营情况也将好于今年上半年。”
产量增长
“中海油上半年净利润为正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位石油公司分析师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成本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产量和投资结构的调整。”
中海油CEO徐可强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油价暴跌的情况下,中海油及时调整了投资结构和产量结构。其中,资本开支从去年计划的850亿-950亿元调整至750亿-850亿元;产量预期则从5.2亿-5.3亿桶油当量调减至5.05亿-5.15亿桶油当量。
“这种调整主要是在低油价状态下,低效和无效的产量。”徐可强说,“而我们需要的则是有效益的产量。”
于是,上半年中海油的国内油气产量同比上升了11.4%,海外油气产量则下降了3.5%,降低了位于北美的高成本油气田——油砂和页岩油田的产量。而如果按照上半年油气生产的增长推算,中海油完成全年的预期指标难度并不大,甚至有可能出现超额完成的情况。
同时,在海外同行大规模进行资产减记的情况下,中海油的减记规模非常小。依据公告,中海油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34.29亿元的资产减值,主要是有减值迹象的美国页岩油资产和美国墨西哥湾的一个深水项目。
成本方面,今年上半年中海油的桶油成本从去年的29美元/桶下降至25.72美元/桶,同比出现超过11.3%的降幅,这已经是中海油连续10年实现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幅度远超去年同期。
在成本结构中,作业费用和折旧折耗及摊销费用成为下降最多的部分,降幅均约12%,主要原因是严格执行了成本管控、产量结构变化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等。
转型探索
对于石油公司来说,今年上半年可谓是多重打击。
2月份开始,疫情席卷全球,已经成为了人类历史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遭受了“大萧条”以来未曾遇到的衰退。依据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
而石油消费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双重打击,造成了自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能源危机。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6%,是二战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2020年以来,布伦特和WTI油价较年内高点最大跌幅均超70%。
于是,国际石油公司们在今年上半年遭遇到了20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亏损。根据记者统计,荷兰皇家壳牌、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雪佛龙和康菲石油二季度亏损总额达536.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48亿元),上半年总亏损为545.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9.72亿元)。
在困境下,石油公司也在积极进行转型的试探。以BP为例,在新任CEO陆博纳上任之后,于今年宣布了一项相当激进的碳排放计划:将在2050年,成为一家净零的石油公司。
而中海油也在前年,开始向海上风电进军,进行江苏沿海海上风电开发,试水新能源。“海上风电发展比较快,国家政策也在这方面有鼓励。”汪东进说,“海上风电与我们海上工程的优势能力相对契合,也是我们实施低碳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
汪东进表示,未来对海上风电项目投资的基本原则,是它在没有补贴之后还是否具有经济上的竞争力。“我们目前正在商谈的项目,主要位于广东、山东和江苏的沿海地区。”汪东进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