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部委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内第五家期货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呼之欲出。《证券日报》记者从多位期货公司高管处了解到,广期所的成立将为期货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广期所以“创新性”为代名词,可以预期,国际化业务将成为其主要拓展方向。
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广期所定位于新型期货产品,应该说弥补了国内期货衍生品市场在品种方面的部分缺陷,有利于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对于期货公司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广期所的设立和新品种的推出,将为期货公司拓展一片新的业务领域。同时,大湾区也为期货公司的跨境业务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进期货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国际化。
广期所与大湾区定位相合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意见》明确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定位在国际化层面,“创新性”等多个词语成为其代名词。其中,《意见》明确指出,未来券商、私募股权、期货公司等也将参与进来,要“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其实广期所的概念并不是首次提出,早在2012年广州市政府就曾提出过,2016年由证监会与发改委达成共识,2019年2月份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罗旭峰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称。不难看出,广期所的设立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金融枢纽、发展特色金融产业的规划需求,也是以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的具体举措之一。
据悉,广东省在中国期货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期货业起步最早的地区。早在1992年,这里就曾诞生中国首家期货经纪公司,也曾拥有过多家期货交易所,从业人员和期货交易量都曾位居全国首位,后因期货行业清理整顿而一度萧条。不过,目前广东省依然拥有21家期货公司,仅次于上海;同时,还拥有195家期货营业部,仅次于浙江。有业内人士指出,广东省有肥沃的期货土壤,也拥有建立期货交易所的条件,包括港口资源、金融要素等。
东证期货研究院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金融创新的桥头堡,设立广期所非常有必要。交易所是市场所有参与主体的连接中心,将非常有助于促进和提高所在区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广东省目前尚未设立期货交易所,广期所的设立正好可以充分填补交易所领域的一块空白,广期所的设立也体现金融支持重大区域发展和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广期所的设立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将是新的推动力量。”华泰期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还将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改善国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广州市的发展定位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上市绿色金融衍生品,推动以市场化手段更有效地改善国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广期所将主打“创新”牌
广期所的定位为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将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广期所定位与大湾区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打造绿色金融中心的定位是一致的;同时,与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产业需求是相匹配的。这与其他几家现有的期货交易所的定位截然不同。
“广期所首个推出的产品可能是碳排放权期货。在推出模式上,或将参考特定品种对外开放的模式,借助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来绑定人民币结算交易。在推出之初,直接引进境外交易者,或将涉及在岸、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对接的问题。”金晓分析认为,关于广期所设立的细节,目前所了解到的信息有限,但预计会与现有四家期货交易所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化,避免同质化竞争。
罗旭峰表示,广期所的设立将弥补国内期货衍生品市场在品种上的部分缺陷,有利于高端资源要素在我国集聚,使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全和完善。大湾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将加速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建设成为国际定价中心。
金晓预期,未来广期所上市的期货品种都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征,比如天气类的期货、房价指数期货等。
罗旭峰认为,广期所的设立对于期货公司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交易所的设立和新品种的推出,都将为期货公司拓展一片新的业务领域。同时,大湾区也为期货公司的跨境业务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进期货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国际化。”不过,随着大湾区金融业开放领域的扩大,外资期货公司的进入对于本土期货公司在综合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又将带来挑战。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