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知识 > 股指期货

机构:生猪产能释放缺口缩窄 季节扰动整体回调

期货新闻网.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摘要:
  结合目前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现状,从养殖周期推算,生猪存栏量将在2020年四季度恢复正常水平,猪肉产能的完全恢复将在2022年的上半年。考虑到出栏均重可能出现下降

  摘要:

  结合目前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现状,从养殖周期推算,生猪存栏量将在2020年四季度恢复正常水平,猪肉产能的完全恢复将在2022年的上半年。考虑到出栏均重可能出现下降,以及冻猪肉的低库存将使国家在维持高进口量并增加储备肉的储备,冲抵2021年出栏增加的压力,2021年生猪供应较往年仍处在偏紧状态。

  从替代品看,受今年养殖利润不佳的影响,鸡肉、蛋鸡补栏情绪弱,明年鸡肉、蛋鸡存栏下降导致价格重心上移,一定程度利多生猪价格。整体来看2021 年生猪价格相对正常年份仍偏高,但中间会受到季节性及非瘟的扰动使得市场出现相应波动。预估2021上半年平均生猪价25-30元/公斤,下半年平均生猪价20-25元/公斤。

  影响因素,短期包括中央储备肉投放速度,资金推动的市场集中压栏或抛出的情绪。

  中长期影响因素包括进口政策调控影响进口周期及贸易税率变化等,进口冻肉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导致人们对相关肉类消费担忧,以及夏冬两季疫情的反复等

  风险因素:疫情二次爆发。

  一、行情回顾2020年春节前,国家频繁释放冻猪肉以压制持续上涨的猪价,猪价在高位企稳,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全国严格的防控措施,人们外出活动减少,餐饮消费遭受巨大打击,学校延迟开学,而年前终端家庭备货,外出商超采购进入淡季,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户压栏情绪松动,规模化企业在国家调控下以及行情驱动下出栏比较积极,供给增加加上需求淡季,猪肉价格开启震荡下跌模式,而生猪较大的缺口限制了下跌幅度,这轮下跌一直持续到今年5月下旬,较前期高点下跌33%。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地陆续返工返校,餐饮业也逐渐复苏,养殖户惜售情绪增加,6月下游企业进入国庆及中秋双节备货期,屠宰企业开工率增加,下游需求增加,养殖企业在完成半年出栏目标后,企业及散户压栏情绪增加,供需再度偏紧,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再度爆发,人们对冷鲜肉消费的担忧以及国家增加进口冷鲜产品以及冻肉进口管控措施更加严格,进关周期延长以及停止多家国外企业进口资格,成为新一轮猪价上涨的导火索。6月初猪价开始反弹,7月下旬达到高点,而随着国家频繁释放冻猪肉,国家鼓励企业出栏增加市场供应量并打击投机行为,稳定市场情绪,生猪价格在高位稳定。9月能繁母猪及生猪实现同比增长,前期压栏的大猪进入新一轮的释放期,在节后需求淡季的影响下,生猪价格高位回落,持续到11月底,随着春节需求旺季的来临,生猪价格在12月再度触底反弹。

  整体来看,2020年猪肉的供需缺口在能繁母猪及生猪产能逐渐恢复以及增加进口的影响下逐步缩小,但缺口完全缝合还需时日,缺口的存在是生猪价格高位的支撑点。疫情及节日需求是高位震荡的驱动逻辑。

图片

  二、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缺口依然存在据农业部数据显示,至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养殖场户积极补栏扩养,10月份又有728个新建规模猪场投产,今年以来新建规模猪场投产累计已达1.3万个,另有1.5万个去年空栏的规模猪场开始复养。母猪供种能力明显增强,前三季度种猪企业的二元母猪销量同比增长102.6%。新生仔猪持续增加,一些省份仔猪价格已从最高峰的每头2000元左右降至1000元以下。 截止到2020年11月,市场小猪的全国50kg以下小组存栏环比增加1.44%,同比增加14.94%,已经连续8个月增长,平均涨幅2%,50-80kg中猪存栏环比增加2.64%,同比增加4.54%,也是已经连续8个月增长,平均涨幅1.59%,80kg以上大猪存栏环比增加2.51%,同比减少12.9%,已连续增加5个月,平均涨幅2.5。

  从生猪的养殖周期推导,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变化对应的是4个月出生仔猪,生长到50kg的小猪大约需要2个半月,再生长到80kg的中猪,大约需要一个月,到130kg-135kg的标猪出栏再需要2个半月,能翻母猪的存栏量影响10-11个月以后的商品猪出栏量。结合农业农村部给出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11月,能翻母猪存栏环比连续增加了14个月,对应小猪的连续增加时间应该在大约为8、9个月,目前企业及养殖户压栏现象比较明显,出栏周期较正常年份晚约一个月,这样对应商品猪出栏连续环比增加应为3-4个月。截止到2020年能翻母猪存栏恢复为90%,按平均3%速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3-4个月,也就是明年3月,再加上10个月的生长周期,最快明年年底生猪产能将恢复正常情况。这里推算并没有考虑数据的水分,猪瘟复发的风险以及三元母猪替代等因素,若将三元母猪产能效率以及明年去三元化的进程考虑,明年年底生猪产能的恢复为往年的90%左右,完全的产能恢复至少要到2022年的一季度末,甚至到二季度,因此2021的产需缺口仍然存在。

图片图片

  三、养殖红利丰厚外购养殖是养殖利润的调节器截止到2020年12月25日,生猪的自繁自养的养殖利润为2540元/头,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1598元/吨。养殖利润由养殖收入以及养殖成本两个因素决定,养殖收入等于猪价乘以出栏体重,养殖成本的构成主要有饲料成本以及仔猪成本,还包括人工成本及疫苗兽药,管理成本,除污成本,折旧成本等,所占比例较小且变动幅度较小,因此我们主要分析饲料成本及仔猪成本对养殖利润的影响。自繁自养的仔猪成本相对稳定,整体呈现缓慢趋势,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区间为50%-65%,而外购仔猪养殖成本中的仔猪成本却是波动的最大因素,占比区间为20%-60%,饲料成本的占比区间也为20%-60%,这主要原因是仔猪价格涨跌引起外购仔猪成本变化,从而导致仔猪成本以及饲料成本的占比波动较大,因此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主要与外购仔猪价格波动有关。

  对比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利润,自繁自养养殖利润一般要高于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只有生猪价格低于12元/公斤时,市场行情极度悲观,此时外购仔猪的价格降至20元/公斤以下,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高于自繁自养的养殖利润,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一轮周期的末期,因仔猪价格过于低迷,一部分仔猪直接用于食用,直接从源头减少商品猪出栏量,市场一般度过4-6个月亏损期后,会开启一轮新周期。

  从2010年几轮的养殖规律来看,一般仔猪价格从一轮的高点跌破35以下时,生猪价格下跌将加速。截止到12月末仔猪价格为90元/公斤,结合上文分析,能繁母猪恢复正常产能需要到明年一季度末,因市场还占有30%-40%的三元猪,因此仔猪满足市场供应的时间将推迟到明年5月,因市场乐观的预期,补栏情绪较强,仔猪价格仍要高于往年正常水平,预期二季度末仔猪价格滑落到60-70元/公斤,因此明年上半年养殖利润依然比较客观。下半年随着生猪产能释放力度增强,仔猪价格将快速下滑,结合年底产能满足市场供应,仔猪价格将恢复到40元/公斤左右,对应的生猪价格在25元/公斤左右,此时外购养殖利润将滑落到400-500元/头,自繁自养的养殖利润在800元/头左右。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是小规模养殖场及散户养殖补栏积极性以及出栏进度的主要参考点。随着猪瘟逐渐得到控制,市场复养信心增强,明年较高的养殖利润刺激养殖户及养殖企业补栏的积极性,明年下半年可能形成超补,这部分超补的量将在2022年下半年体现。

图片图片

  四、产需缺口价格优势,进口量维持较高水平

  2020年1-11月中国进口冻猪肉395万吨,共计39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3%,预期全年进口猪肉约43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20年度全球猪肉贸易量约为1000万吨,中国进口猪肉量约为全球的40%以上,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2020年中国进口最多的国家分别是巴西和美国,分别占比为20.5%,16.8%,二梯队的分别是德国、巴西、丹麦、加拿大,约占10%左右。2020年全国各地零星爆发疫情,爆发的主要途径大多与进口冷鲜工作有关,一方面人们增加对进口冷鲜肉类的消费担忧,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要求和抽检力度,这不仅延缓了整个进口节奏,国家还对检查出带有新冠疫情冻肉品的外企及时停止了进口,7月国家暂停了德国、美国、巴西、英国等23价境外肉类生产企业的进口。2021随着各国的新冠疫苗逐渐研发成功,从试用到量产的推广,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在美国、加拿大、巴西、西班牙和德国等猪肉主要出口国的进口猪肉较国内猪肉价格优势明显,一定程度上推动进口量增加。预期2021年国家进口猪肉维持较高水平,但因全球贸易总量的限制,预期明年进口较今年增加5%-10%,即450-500万吨左右,占国内猪肉消费量的8%-10%之间。按国内的消费习惯,冻猪肉大多进入深加工企业,部分进入商场及餐饮,国内消费习惯以热鲜肉及冷鲜肉为主。国家进口冻猪肉大多以投放拍卖的形势进入市场,结合进口量有天花板,因此进口猪肉对长期的供需的起到填补作用,对短期价格波动起到小范围调节,而对长期的价格趋势难以起到决定作用。

图片

  五、国家冻猪肉投放及冻品库存较低,延长恢复周期

  2020年中储备冻猪肉投放达到67万吨,去年仅18万吨,同比增长272%。国家投放冻猪肉一般会在市场投机过热以及节前需求旺季的时候,通过增加投放量缓解供应紧张的局势以及打击投机氛围。截止到2020年12月底,国家的冻猪肉库存下降到13%,较年初的23%,下降10个百分点,较往年同期水平的30%,下降一半还多。从进口商反馈本年冻品已消化400万吨左右,剩余库存不足100万吨。冻品库存大幅下滑,会让国储肉后期投放捉襟见肘,国家一方面尽可能将投放用在刀刃上,一方面增加进口量弥补急剧下滑的冻猪肉库存。12月共投放3次,共7万吨,随着春节临近,预期1月将继续增加冻猪肉投放,相对于月度近4百万吨的消费量来看,春节前冻猪肉的投放可能短时压制下上涨势头,但难以改变猪肉价格上涨趋势。

图片

  六、种猪进口创纪录,加快二元母猪恢复速度

  种猪引种一般两个考虑,一个是引入外源,防止群体内部过度近交,二是国内供需缺口较大补充种源填充未来缺口。2000-2010年从国外引种数量在2000-3000头之间,2008年进口量超过1万头,主要因为2007年高热病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减。2011年以后从国外引种数量增加,主要两个原因,一是2011年-2013的的口蹄疫等传染病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期间年度平均引种数量为15000头左右,二是2013年以后国家推行增加疫病防控以及引导规模化政策,规模化及集团化企业的扩张,优质猪源的紧缺,从国外的引种的数量整体上了台阶,2014-2018年引种数量在5000-10000之间,年度平均为7052头。

  种猪源也称为核心种群,核心种群经过扩繁得到祖代一元猪,一元猪杂交得到二元猪,二元猪经过繁殖繁育得到三元猪,也就是商品猪。这样推算下来,这批种猪扩充到出栏的商品猪进入市场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回溯过往的猪价格周期我们可以发现,种猪大量进口的两年以后,生猪存栏量恢复迅速,生猪价格也开始进入低谷。2020年引种量创出历史新高,说明了非洲猪瘟严重影响到种猪层面,2021年仍是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恢复的一年,加上规模企业扩张速度加快,明年在多数企业投资建仓完成后,优质种源的紧缺,会让明年的进口量仍在高峰或可能再创历史记录。

图片

  七、屠宰产能逐渐恢复出栏体重下滑屠宰量反映的是市场生产消费情况,高价限制消费,特别是终端消费,2020年终端消费减少约30%。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重点企业生猪屠宰量为1.41亿头,较去年同期1.53亿头减少19.4%,较近五年同期均值1.9亿头减少27%。20年1-11月年度平均开机率为14.38%,较去年同期减少的15个百分点,较近5年均值减少20个百分点,而出栏体重却创下近几年的记录,2020年1-11月生猪出栏的平均体重为125.7kg,较去年出栏平均体重增加6kg,增加幅度为5%,较近五年平均体重增加8kg,增加幅度为6.8%。从猪肉产量的角度考虑,出栏体重的增加一定程度弥补了生猪屠宰数量的较大缺口,结合两者2020年猪肉产量较去年同期猪肉产量减少16%,较近五年猪肉产量均值减少22%,22%也是明年需要填补的缺口。

  体重反映的是养殖户以及养殖企业压栏情绪。压栏情绪主要与现货价格及市场预期有关。正常循环下,市场的现货价格覆盖过育肥成本后,并预期未来维持高价或继续走强的情况下,养殖户压栏情绪较高,出栏体重增加,但压栏的肥猪总要释放,集中的释放回到是市场短时供应增加至过剩,现货价格下跌,刺激出栏情绪增加,市场会形成超淘的情形,出栏体重呈下降趋势。但压栏的节奏并不能改变大趋势,只能引起价格脉冲的波动。

  明年随着存栏量的恢复,产能释放,猪价呈现的下跌趋势,加上饲料价格上涨,饲料成本将带动压栏成本增加,因此明年出栏体重整体呈现缓慢下滑模式。而较大的出栏体重,让养殖户及企业对出栏数量及价格有了更多选择空间,在期货资本的渗入下,压栏节奏周期会被延长,价格波动会被放大。

图片图片

  八、猪肉产量大幅回暖禽肉进入去产能化阶段猪肉的需求在肉类消费占比中也是较为刚性的,在2019年之前的十余年中,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比稳定在63%~66%的区间内。而2019年因非瘟导致猪价暴涨,猪肉消费占比来到新低,较2018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高价格对猪肉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他肉类的替代性有所体现,牛肉消费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羊肉消费占比上升0.8个百分点,禽蛋消费上升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前三季度,禽蛋产量增长 5.1%;猪牛羊禽肉产量下降 4.7%,其中禽肉产量增长 6.5%;牛肉、羊肉产量增加 1.7%、1.8%;猪肉产量下降10.8%,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3 个百分点。预期2020年猪肉产量3900万吨,同比缩减2.8个百分点,禽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产量2400万吨,678万吨、500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65%、2.56%、7.19%。从消费层面来看,2020年肉类表观消费量(产量+净进口)共计约9200万吨,较2019年的9080万吨增加1.31%,其中猪肉年度表观消费量为4300万吨,较去年4455万吨减少3.47%,禽肉消费为2435万吨,较去年2250万吨增加7.2%。国内肉类消费量的减少幅度小于肉类产量减少幅度,主要原因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肉类进口741万吨,同比增长72%,预计今年全年肉类及食用杂碎进口总量将突破950万吨,创历史新高,进口的肉类中,其中猪肉的进口占比约50%。结合前面的分析,明年猪肉以及其他肉类的进口量继续维持高位,而明年生猪供应逐渐释放,因此明年肉类进口不会有大的突破。

  从肉类消费习惯以及价格制约角度来看,牛羊产量波动比较稳定,因生长周期较长,短期不会有大的爆发性增长。从相关性分析,禽肉的相关性与猪肉最高,因此这里主要分析明年肉禽的产量变化。

  肉禽生产结构复杂,品类繁多,但最主要的就三个:白鸡、黄鸡、肉鸭,这三类禽肉占中国整个禽肉生产的8成。白鸡在产祖代存栏经过3周孵化生成父母代,父母代经过25周育雏育成产出合格的种蛋,种蛋经过3周孵化产出商品代,商品代经过6周育肥出栏,所以在产祖代传导到商品代出栏需要8个月左右。2020年禽类养殖利润在盈亏边缘徘徊,降低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结合博亚和讯的月度数据拟合,预估2021年上半年白鸡存栏仍处在高位,下半年将会走低,全年白鸡存栏及饲料需求减少5%左右。黄鸡祖代和父母代存栏在2020年下半年时已经在大幅去产能,预估2021年仍然处在去产能的趋势中。而因生猪明年产量集中释放,叠加进口量居高不下,因此猪肉消费得到较大的改观,增幅足以覆盖禽肉的去产能量。因此2021肉类消费仍然呈现增加的趋势,消费增量预估在3.5%左右。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九、季节性消费规律明显

  生猪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主要是由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和季节性生猪集中出栏所致。除去一些特殊年份因疫情或者政策导致年内价格走势较为“异常”之外,生猪价格数据大致呈现首尾较高、中间较低的波动特点,即12、1月份价格较高,2份猪价开始走低,到4、5月份达到年内最低点,、6、7月猪价开始恢复,9月到达最高点,9月份以后猪价开始逐步回落,11月复苏并进一步走,并在年底达到高点。具体节日而言,五一和端午节,作为全年淡季消费的节点,一般都是价格开始拉动的位置。中秋和国庆时间点,往往是全年价格的一个高点,国庆之后,由于短期内消费的下降,生猪价格有下滑需要。春节期间,是生猪的需求最高时点,但是由于生猪集中性出栏的影响,往往整个春节的价格都比12 月要低,春节之后,生猪价格在高出栏,低消费的影响下创下年度新低。从而“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往往会成为一个大行情的标志。从替代品季节性价格走势看,一、四季度牛羊禽肉格均季节性走高,一定程度上提振生猪价格。

  分月看,5月、6月、7月、8月、12月上涨概率超过50%。其中8月环比上涨概率最高,为85%;其次12月环比上涨概率为79%。7月、6月环比上涨概率依次为69%、62%、。此外,10月环比下跌概率最大,为86%,其次为2月、3月、4月、9月,环比下跌概率依次为 77%、69%、62%、62%。因2019年价格涨幅过大,与季节性规律相悖,数据统计年份为2007年-2018年。

图片图片

  十、近期生猪奖励及调运政策

  7月1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 2020 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内容涉及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包括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和省级统筹奖励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县生猪 (牛羊)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省级统筹奖励资金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生猪(牛羊)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9月15日消息,2020年中央财政继续适当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调动地方尽快将增产潜力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奖励资金用途按《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实施,重点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动物疫病防疫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中南六省11月30日起全面禁止非中南区的生猪调入。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南区联防〔2019]1号)和《关于中南区试点实施活猪调运有关措施的通知》(中南区联防〔2019]2号)要求,经农业农村部同意,中南区将于2020年11月30 日起,全面禁止非中南区的生猪(种猪、仔猪除外)调入中南区,中南区内原则上不进行生猪(种猪、仔猪除外)跨省(区)调运。为加强生猪调运管理,稳步推进“调猪”向“运肉”转变,中南六省(区)共同研究制订了《中南区生猪调运管理办法》《中南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检查站规范化建设指引》,汇编了《中南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检查站名单》 。

  分省政策情况:吉林:对2019年8月1日至2020 年12 月31日,从国外或省外引进的原种猪的种猪场给予补贴,从国外引种的,补贴额度为引进种源资金的50%,单笔最高不超过 200 万元,从省外引进的补贴额度为每头500元;河南郑州在2019年10月1日至 2022 年12月31日期间引进的种猪每头补贴2000 元,累计补贴 3000 头。海南引进省外能繁母猪每头补贴 1000 元,引进省外仔猪每头补贴 300 元;

  广西北流良种后备母猪补1000元/头,公猪补2000元/头;湖南对从省外引进原种猪的,给予补助1000元/头。

  江苏:对从2月23日起至2020年9月30日止,对新增符合条件的种猪给予奖补。省财政对苏北5市给予每头700元奖补,对苏中3市、苏南5市分别给予每头500 元、400元的奖补,同时要求苏中3个设区市和县级财政再各奖补100元,苏南5 个设区市和县级财政再各补200元和100元。

  广东:对从市外采购调入合格生猪供应东莞屠宰和销售的生猪供应商(含自行采购生猪的定点屠宰企业),按每头生猪(每批次平均每头生猪重量75 斤以上)补贴 100 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贴。

  十一、总结从能繁母猪变化趋势及饲料销量数据来看,若疫情能持续被控制,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最迟在明年一季度恢复正常存栏量水平,其次2020年创纪录进口的种猪增加了2021年二元仔猪量,以补充二元母猪替代生产效率低的三元母猪,明年上半年国内逐步完成去三元母猪化,二元母猪存栏量恢复正常水平。从养殖周期推算,生猪存栏量将在2020年四季度恢复正常水平,猪肉产能的完全恢复将在2022年的上半年。但考虑到出栏均重可能出现下降,以及冻猪肉的低库存将使国家在维持高进口量的同时需减慢冻猪肉的投放速度,减缓2021年的供应压力。

  整体来看,2021年生猪价格相对正常年份仍偏高,全年价格震荡走弱,但中间会受到季节性及非瘟的扰动使得市场出现相应波动,具体表现为年初价格偏弱,年中出现反弹后再走弱,年末震荡的走势。分阶段来看,一季度和四季度因冬季和节日因素, 猪肉消费多为旺季,而二、三季度多为年内价格低点。从替代品看,受今年养殖利润不佳的影响,鸡肉、蛋鸡补栏情绪弱,明年鸡肉、蛋鸡存栏下降导致价格重心上移,一定程度利多生猪价格。

  影响因素,短期包括中央储备肉投放速度,资金推动的市场集中囤积或抛出的情绪,中长期影响因素包括进口政策调控影响进口周期及贸易税率变化等,进口冻肉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导致人们对相关肉类消费担忧,以及夏冬两季疫情的反复等

  风险因素,疫情二次爆发,目前来看概率小。

(文章来源:国元期货)

声明:期货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