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棉纺下游陆续放假,开机率季节性下降,原料采购节前暂缓,由于缺乏新的驱动,预计节前棉花期货价格将维持区间震荡。节后,消费复苏会继续驱动原料补库,同时关于新年度减产的驱动也打开时间窗口,料节后棉花价格将上破区间、再创新高。
节前购销转淡,原料补库暂缓
虽然国内棉纺消费复苏维持强劲趋势,但由于春节临近,下游棉纺厂陆续放假,开机率呈现季节性下降,节前的原料采购也放缓。据TTEB数据,截至1月22日,国内布厂负荷为53%,环比上周下降5.3%;纱厂负荷为58%,持平上周,即将开始季节性下降。经过了此前一轮急速的原料补库,下游在节前补库的力度减弱,布厂原料库存为17.2天,环比上周下降0.4天;纱厂原料库存为40.4天,环比上周下降0.3天。原料补库的减弱,导致“消费复苏—订单充足—产业链利润好—原料补库—棉价上涨”的传导逻辑受阻,棉花价格暂时失去进一步拉涨驱动。
不过,这只是季节性利空,据了解目前消费复苏趋势不改,即期纺纱利润维持在约1600元/吨附近,成品的库存均处于历史低位,下游订单普遍排到3月以后,春节一过预计很快能看到原料补库继续。而且,今年政府鼓励原地过年、不要返乡,这次下游负荷季节性下降的力度可能弱于往年,节后补库的强度可能超过市场预期,棉花期货会迎来上涨契机。
新年度减产炒作的时间窗口打开
大豆玉米涨势如虹,粮棉比处于历史高位,玉米和棉花的比价目前为6.49,是近6年最高,争地效应逻辑上利空下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之前,这条利多的逻辑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节后交易它的时间窗口打开,利多会逐渐走进现实。现在,也有机构对美棉下年度种植意向调查,比如IHS Markit 在1月21日预计美棉下年度面积为1151.9万英亩,同比减少约12%。除了面积之外,德州的干旱预期也会逐渐被交易。从去年9月至今,德州降雨比正常持续偏少,目前德州土壤墒情偏干,如果到种棉花的时候仍不能改善,弃种会增加。天气的因素没办法做过多的预测,持续的跟踪更好。
这两个利多因素,在节后都会迎来交易的时间窗口。
在对春节后棉花、棉纱布一片看涨的情绪中,部分大型纺企的看法有些谨慎保守,认为市场并未恢复常态,外贸订单回流持续性有待观察。美对中国进口纺服加征关税没有取消,美国纺服品牌、零售商“去中国化”的趋势短期难逆转。美国对新疆棉花产品实施广泛禁令短期会对我国纺服出口造成冲击。拜登政府推出天量财政刺激计划,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非常重要,一旦再次步入升值通道,纺服企业接单的难度增加。
后疫情时代出口潜力待挖掘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较大波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措手不及,在世界许多国家尚处在疫情严重冲击之中,市场经济恢复缓慢之时,我国则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及时遏制住疫情蔓延,出口纺企不畏困难,第一时间组织生产并向世界各地大力输送防疫物资。在全球防疫物资需求拉动效应下,去年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对我国纺服整体外贸出口确实发挥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随后,受到第二波疫情波及,海外生产面临停滞,我国纺织服装业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的巨大“磁吸力”让部分国际订单开始回流,并迅速承担起了为全世界生产订单的重任,从去年第3季度开始,许多服装外贸工厂订单开始恢复或饱和,甚至出现爆单情况。
那么,在2021年,这种出口后劲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和延续?
可以预见,一是国际市场采购方向将随着疫情好转回归正常轨道。由于疫情发生期间,中国体现出强大、稳定的供应能力,全球主要出口市场暂时停止了采购外移的脚步,将重点回归中国,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份额有所回升。然而,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重新将目光投向东盟、南亚,以及与其有地缘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产品市场份额有可能出现回落。出口纺企需重点关注采购趋势的变化,提前布局,做好应对。
二是防疫物资仍然是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仍未走出疫情阴影,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虽然我国防疫物资出口较高峰期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大规模和高增长的特点,依然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力。据WTO的数据显示,在许多主要市场上,中国的口罩占该国进口口罩总量的2/3以上,其中在美国和意大利,中国口罩占这两个国家进口口罩总量的近3/4,在日本更是占到80%。
三是进入后疫情时代纺织服装跨境电商平台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受疫情影响,2020年线上采购和交易成为出口外贸纺企开拓订单的主要方式,线上展会受到更多关注。有专家预言,外贸订单会更加碎片化,小订单会成为主流,纯贸易型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中国的外贸纺企,尤其是B2B外贸企业,应该调整产品线,重新定位客户群。
温馨提示:春节不停工项目上升六成!强预期弱现实下不宜看空钢价。具体操作请关注期货新闻网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