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知识 > 股指期货

动力煤价格快速回落 后市如何演绎?

期货新闻网.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在动力煤原主力2101合约于2020年12月11日创出777.2元/吨的新高后,新主力2105合约于2020年12月21日和2021年1月18日陆续创出730.4元/吨和738.2元/吨的新高,而在国家发改委

K图 ZCM_0

  在动力煤原主力2101合约于2020年12月11日创出777.2元/吨的新高后,新主力2105合约于2020年12月21日和2021年1月18日陆续创出730.4元/吨和738.2元/吨的新高,而在国家发改委、行业协会和大型煤企连续喊话、联合倡议增产保供稳价和2020年12月12日以来全面(除澳洲)放开进口背景下,动力煤期现货价格快速回落。截至2月8日,秦皇岛港Q5500大卡动力煤下行至703元/吨、期货主力合约下行至610.2元/吨。一季度的余下时间,动力煤价格将如何演绎?市场参与者如何进行投资交易和风险规避?

  政策层面引导

  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做好2021年春节及“两会”期间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和能源供应保障等工作,倡议煤企要增产增供稳价,并提出具体举措。

  1月19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组织国家能源、中煤、晋能控股、陕煤、伊泰等14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负责人参加视频会议。明确了增产保供稳价的“一是全力增产增供、二是优先保障电力用户需求、三是尽最大努力组织煤炭资源”的三项措施,并提出“加强长协合同履约双向监管;加快推进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减缓淡旺季煤炭需求变动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建立进口配额与中长期合同兑现情况挂钩机制;加快推进自律盟约、用户评价等规范化的市场协调机制建设;继续鼓励煤电联营”等五项举措。增产保供稳价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主题。

  2020年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座谈会,表示电厂可自由采购进口煤,并要求海关加快港口煤炭(不包括澳煤)通关,致使当月进口量激增,全年进口量超预期。2021年1—2月,进口煤集中通关,进口量势必大幅增长。

  煤企层面推动

  首先,大型煤企倡议。1月2日,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晋能控股集团等为代表的七大煤企联合发布“保安全、保供应、稳煤价”联合倡议书,并提出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大资源保障力度、保障供应质量、稳定煤炭价格、增加市场煤供应、做好煤炭保供应急预案等五项措施。

  其次,煤企积极践行增产保供稳价使命和责任担当。国家能源集团明确提出“一坚决、三确保”的保供举措和稳价措施,中煤集团提出保供让利稳价的六大举措,陕煤集团提出“三确保、四优先、一稳定”的具体增产保供稳价举措。与此同时,煤企根据增产保供需求状况,取消了春节放假,表示将根据具体情况有效组织生产。

  最后,大型煤企取得了增产保供成效。2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国家能源集团煤炭销量、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8%和25.1%,铁路运输量、北方自有两港煤炭出港量和船舶运输量同比分别提升10.4%、13.9%和52.4%。煤炭、电力、运输业等关键指标全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全面完成1月的能源保供稳价任务。此外,中煤集团2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商品煤产量增长33%、贸易量增长58.5%,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自身存在回调需求

  第一,年度长协价格持续上调。Q5500大卡动力煤年度长协价格1月和2月分别上调23元/吨和33元/吨,2月已经在614元/吨。长协定价机制在保供稳价和保民生方面起到了“压舱石”的“兜底”作用。

  第二,长协签约创历史纪录。2020年12月末公布的年度长协签署规模达13.75亿吨,而近期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为21亿吨,加之煤电联营和特高压,市场上85%—90%的煤炭消费是在长协定价机制下执行的。

  第三,市场表现积极有效。一是期现价格应声回落,动力煤现货价格已经由1月中旬的1150元/吨跌至目前的755元/吨,且有继续下跌迹象,期货主力2105合约从738元/吨跌至610元/吨;二是煤炭消费端85%—90%是以长协价格执行的,贸易端不足15%的市场份额主要是贸易商和游资所为,这也是煤炭价格市场化机制形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三是期现严重背离,1月20日的基差为369.5元/吨,在增产、扩大进口、保供、稳价的举措下,迅速回归至2月5日的98.1元/吨。

  结合上述分析,预计动力煤现货价格仍有较大的下跌空间,而期货价格在进入570—600元/吨的蓝色价格区间后将振荡运行,等待现货价格的回归。

  目前,现货端以清库存为主、期货端以做空为主,煤炭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可以使用动力煤期货和期权工具进行空头套期保值。待动力煤期价进入蓝色区间,伴随着经济的回暖,需求进一步增长,期价可能出现阶段性宽幅波动,但期现严重背离格局将彻底改善,注意把握投资机会。(作者单位:英大期货)

声明:期货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