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期现价差异常的事故刚刚过去2个月,黄金似乎已经从震惊中恢复过来。随着黄金涨势渐稳,在套利热情的驱使下,大批黄金正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纽约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为COMEX)。
然而,近日黄金期现价差似乎又有了扩大之兆。在回顾了3月那场事故后,一个可怕的猜想似乎越来越可能成真——恐怕运再多的黄金过来也无法阻止价差的再次“裂开”。不仅如此,有迹象显示,如今已有一部分银行率先逃离现场......
01、大转折!COMEX黄金多到泛滥?
今天的故事有点长,反转也有点大。为了不显得太突兀,我们先来看一个所有交易员都知道的版本,一切从3月底黄金价差异常的事故说起......
3月底,疫情爆发,避险情绪升温,黄金(尤其是实物金)需求暴涨,而封锁状态下的运输受到阻碍,COMEX可用于交割的实物金不足,黄金期现价差暴涨。
随后,一群交易员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企图通过“买现卖期”套利,并因此推动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实物黄金转移潮。
数据显示,自3月下旬以来,COMEX的库存增加了至少550吨黄金,COMEX的黄金库存飙升至创纪录的2600万盎司。
故事到这里,一切都顺理成章。然而此时,转折开始了,市场并不愿意接盘这些黄金:
CFTC最新持仓报告显示,截至5月26日当周,大型投机者和对冲基金的净多头仓位则减少13874手至237914手,多头仓位已跌至48周低点。
与此同时,COMEX库存积压,黄金存货飙升至2600万盎司,展期成本暴涨至10-20美元左右,有外媒甚至打出了“供过于求”的头条。
简单来说,当套利者正源源不断地把实物金从欧洲运往纽约,有一部分资金却忙不迭地从COMEX逃向伦敦黄金市场(以下简称为LBMA)。
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LBMA的数据,自3月那场事故发生以来,LBMA的黄金交易量经常超过COMEX。在上周,COMEX的日成交量更是降至约2500万盎司,远低于从去年3月底起算的日均成交量4700万盎司。
资料显示,这批正在逃离的资金来自COMEX最大的单一用户群体——银行(银行持有的合约价值高达450亿美元,相当于约800吨黄金,占COMEX所有合约的三分之一以上)。
有6家银行的消息人士称,自市场崩溃以来,许多银行已经减少了在COMEX的日常交易,如今这些银行打算将其未平仓头寸再减少50%-75%。
众所周知,银行们往往习惯于利用EFP交易进行对冲手中现货黄金下跌的风险,也会利用该交易来套利价差(银行的EFP交易通常指的是买入伦敦现货黄金,卖出COMEX黄金期货)。
按常理说来,这些EFP交易往往是“稳赚”的。
一方面,卖出黄金期货可以对冲金价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忍受因价差扩大带来的短暂“浮亏”,来博一个“逆转的机会”。随着市场的套利行为将价差挤压回正常的水平,银行再把手中的单子平仓。并且即使价格没有如预期般运动,这些银行也完全有资本可以一直持有空头头寸直到期货合约到期,并进行交割以锁定其利润。
黄金运过来了,最有资本进行套利的大银行却在撤离?这并不寻常。有位交易员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几位行业大佬发出了请教的邮件。其中,包括世界黄金协会首席市场策略师约翰·雷德(John Reade)在内的多位前辈都给出了一个相似的答复:
“这些银行和交易员手中可能仍然有大量的EFP头寸未被平仓,银行间的黄金流动性依旧紧缺,实物金依旧供不应求。”
02、资本大逃亡的背后:做市商在恐惧什么?
其实,关注金十的投资者应该都知道这些猜测早已不是“新闻”。在价差异常的事故发生后,早已陆续有分析师不断在呼吁市场关注“价差事故”的另一个细节——做市商为何突然缺席。
这些分析师坚信,这场“价差大屠杀”根本不是因为宣传的“物流中断”,“市场相互挤压”,而是因为黄金期现市场之间套利行动,本身就是骗子之间的博弈。
有分析指出,资本操纵市场的一个惯用手法就是:先让市场相信这里有足够的黄金,然后再借助这一假象进行操纵和欺诈。下面的两组数字正好揭穿了这个骗局。
第一个是COMEX的“无担保”空头期货合约(“无担保”指的是,这些合约在一开始就没有持仓到交割的打算,背后没有实物标的支撑)。
BullionStar的Ronan Manly罗南·曼利指出,以2018年为例,通过 COMEX交易的黄金总量高达26万吨,这一数字比历史上开采的黄金还要多,是黄金年供应量的86倍。而在同一时期,只有约34吨注册黄金库存通过期货合约交割。
第二个就是我们上面说的EFP合约。
大宗商品专家Craig Hemke指出,从2017年11月24日到2019年11月24日,市场执行了4444344份EFP合约,这意味着在伦敦交易的实物黄金达到13820吨,是年度黄金供应量的5倍。
很明显,这些黄金衍生品背后怎么可能真的有足够的黄金作为依托。但是当所有人都对实物交割避之不及,自然没有人关心这些合约背后是实打实的黄金还是泡沫。在这种背景下,利用这些“无担保”空头期货合约,或者EFP合约反复炒作市场行情无疑是成本最低,又最隐形的方式。
也正是因此,对于此前那场价差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人猜测,当局势骤变,市场突然真的想要交割了,银行发现自己再也无法“糊弄过关”,为了防止事实变得更加清晰,他们只能停止对价差的套利。
此外,同样是来自价差事故的另一细节也显示出,银行的金库本就“空空如也”。
在黄金期现价差异常的那几日,当全世界都在为黄金的“供应问题”苦恼,美国SPDR Gold Trust基金公司报告却显示,在此期间它仍然接收了175吨金条,实物黄金持仓量从908吨增加到1083吨。
顺藤摸瓜下去,很容易可以发现,这些黄金并不是从该基金的托管人汇丰银行处直接获得,而是绕了一个弯,从次级托管人英国央行处获得。
连英国央行都出马了。这意味着,GLD的那些托管人(汇丰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摩根大通和瑞银集团等)可能都面临着“金库空虚”的窘境。
说到这里,金市的骗局已经昭然若揭,但这个故事还没说完,因为参与这场骗局的还有另一个大角色。
03、游戏的隐藏玩家居然是它?
紧接着上述话题,同样是在3月黄金期现价差异常扩大的那段时期,汇丰银行扛下了巨额亏损。据业内消息人士称,在最可怕的时候,汇丰银行仅一天就录得2亿美元的账面亏损。
相较之下,汇丰银行费尽心机为GLD筹集黄金的行为就更加让人“感动”了。但有分析认为,汇丰此举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为了遮掩金库空虚的真相,为了防止一个更可怕的“挤兑”噩梦发生。
一旦人们发现黄金不够了,各大交易所和银行很可能会面临一个更可怕的噩梦——“挤兑”,即所有债权人要求同时交割黄金。届时,黄金市场将会崩溃,那些黄金账户的债权人也很可能无法取回他所拥有的任何贵金属。
因此,在同僚也口袋空空的时候,汇丰银行只能找“本地土豪”英国央行帮忙解决困境。众所周知,许多国家和机构都将其黄金储备存放在英国央行和美联储的金库里,这些储存的黄金可用作货币贷款的抵押,并且声称是可赎回和出售的,央行的金库自然比银行的充裕。
看到这里提醒一句,不要以为银行捅下的窟窿,央行总能补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可能就连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可能都是这场“游戏”的隐藏玩家,不信你看看下面几个故事。
故事1:在上世纪60年代末,受益于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制度,美国大肆发行美元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届时,法国总统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意识到,虽然美元挂钩黄金,但是美国很可能没有足够黄金来支撑美元。因此,法国下令将国家财政拥有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不久,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一场针对美国的挤兑爆发。
从1959年到1971年,美国损失了50%的黄金。由于担心美国最终会耗尽黄金,走向破产,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选择“赖账”,并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
故事2:类似的故事在不久前也发生了,主角就是之前提到的英国央行。
数月前,委内瑞拉政府就一直要求英国央行交出此前存放在它处的31吨黄金,但英国央行屡次以停止大量出口黄金、不承认委内瑞拉当前的国际地位、防止洗钱等等借口阻挠。
故事3、4、5、6……
实际上,不少国家都体会过运金路途的艰难。斯洛伐克也曾要求将储存在英国的黄金运回国内,但同样被英国拒绝。在2012年,德国和荷兰要求运回存在美国的黄金却双双被拒,美联储给出的理由是“这可能造成金库的安全隐患”……
简单来说,泡沫不能破,真相不能被揭露,挤兑不能发生,面对各种“取金”请求,央行此时能做的只有“编一个更大的,或者更多个不同的谎言”来迷惑市场。
事实就在眼前,大银行们正在逃离COMEX,部分央行的表现变得心虚,这一切举动就像给市场无声的警告——如果还是没人愿意兜底,黄金价差将再次“裂开”。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