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知识 > 股指期货

海通宏观:粮食供给无虑 警惕放水带来普涨

期货新闻网.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3月以来国内外粮价大涨。为了优先保证国内粮食供应安全,多国陆续出台限制粮食出口政策,引发市场恐慌。3月以来国外粮食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其中稻谷价格累计涨幅达到33.5%,而小麦短期涨幅也达到16.5%。除了国际粮价上涨以外,我国粮食价格也出现明显上升。其中玉米及大豆价格分别累计上涨8.2%和10.3%,4月至今稻谷价格也已经累计上涨超过10%。

K图 cm_0

  概要

  3月以来国内外粮价大涨。为了优先保证国内粮食供应安全,多国陆续出台限制粮食出口政策,引发市场恐慌。3月以来国外粮食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其中稻谷价格累计涨幅达到33.5%,而小麦短期涨幅也达到16.5%。除了国际粮价上涨以外,我国粮食价格也出现明显上升。其中玉米及大豆价格分别累计上涨8.2%和10.3%,4月至今稻谷价格也已经累计上涨超过10%。

  国内自给自足,与国际联动不强。近期国内粮食上涨主因是受到国际粮价上涨的带动,同时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出现囤粮现象导致需求大增。但其实国内主要粮食中大米、小麦和玉米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具体来说,我国口粮消费中大米和小麦合计占比超70%,而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原料。我国小麦和大米的供给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2019年小麦和大米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仅为3%和不到2%。我国玉米存在一定产出缺口,但是对外依赖度并不高,而大豆供给一直长期依赖进口,进口占比稳定在80%-90%的高区间。国内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性不强。从历史数据来看,稻谷和小麦的国内外价格走势迥异,国际粮价主要与全球产量和库存相关,国内口粮价格主要与国家储粮收购政策相关。玉米的国内外现货价格走势方向总体相同,但具体走势差异较大。相比之下,国内大豆价格紧跟国际市场变化。所以,尽管国际供应链由于疫情出现紧张,但我国未来除大豆外的粮价走势更多地取决于国内的情况。

  供给端:虫灾影响小,余粮储备足。蝗虫及草地贪夜蛾等虫灾是今年我国粮食供给的潜在威胁,但预计对今年粮食产量的影响相对有限。2019年1月我国境内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而今年的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预计发展形势相比于去年更加严峻。但当前我国防控体系较为完善,化学农药仍旧有效,预计造成大面积虫灾的可能性不高。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湿度基本不适合沙漠蝗的繁殖,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低。同时,蝗虫穿越喜马拉雅入境概率不大。目前我国已做了充足监测及防控准备,预计今年沙漠蝗虫对我国粮食生产不会形成严重威胁。此外,从库存来看,除大豆外的余粮储备比较充足。2019年小麦库消比(库存/消费)达到91.1%,大米库消比超过85%,玉米库存也能够满足半年的消费规模。仅大豆库消比为7.8%,并且国内消费主要依赖进口,预计未来供给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总体来说,今年国内粮食供给端比较稳定。

  警惕放水带来普涨。但粮食供给稳定不代表不会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粮食种植需要周期,当期价格上升、需求提升难以带来供给的马上增加。因此,历史上每次出现货币增速大幅上涨往往都会引发粮价随后上涨。例如次贷危机后美国M2增速迅速攀升,随后2010年下半年国际小麦、大米及玉米等主粮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升。本轮美国放水力度空前,4月M2同比已经飙升至18.0%,预计未来也将带动国际粮价大幅上升。尽管我国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联动性不强,但是今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我国的信贷扩张速度也明显加快,4月M2同比增速继续上升至11.1%。历史上我国广义货币增速大幅上升以后也往往会出现粮价上涨。如果未来M2增速持续回升,我国也可能出现因为货币增速大幅上升而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同时,粮食价格上升期间,大部分食品价格也会出现上涨,并且上升幅度均大于粮价,而非食品价格往往也会出现温和上涨。因为货币高增带来的粮价上涨在未来更有可能呈现的是一种商品价格的普涨,从而造成较大的通胀压力。

  1、3月以来国内外粮价大涨

3月以来国外粮食价格出现明显上涨。3月开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稻谷期货价格持续上升,3月9日到5月28日累计涨幅上涨33.5%,而小麦期货在3月16日-25日间的短期涨幅也达到16.5%。

国外粮食大涨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出台粮食出口禁令。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多国为了优先保证国内粮食供应安全,陆续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粮食出口。东南亚地区对于大米出口的禁令引发的粮食供给不足的担忧是国际稻谷价格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2019年越南和泰国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大米总出口量的32.7%,越南、泰国限制出口造成了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波动。世界小麦市场主要出口国是欧盟、俄罗斯、美国、加拿大,2019年四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小麦出口量的63.9%,其中俄罗斯占18.3%,俄罗斯等多国限制小麦出口,引发恐慌导致国际小麦价格短期急剧上涨。

国内粮价也出现大幅上涨。除了国际粮价上涨以外,我国粮食价格也出现明显上升。其中玉米及大豆价格在3月中旬后加速上涨,3月2日-5月28日玉米价格累计上涨8.2%,大豆价格累计上涨10.3%。而4月以来大米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4月至今稻谷现货价格已经累计上涨超过10%。

  2、国内自给自足,与国际联动不强

近期国内粮食上涨主因是受到国际粮价上涨的带动,同时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出现囤粮现象导致需求大增。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纷纷出台隔离措施,部分国家春耕受到影响,物流受阻,导致各国对今年全球粮食供给产生一定担忧。在此背景下,多国出台粮食出口禁令加剧国际粮食供应链紧张,国内也出现担忧恐慌情绪,推动粮价上涨。另一方面,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出现屯粮现象,超市粮油销量明显增长,带动粮食需求短期大增。

  但其实国内消费的主要粮食中大米、小麦和玉米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供给端一直比较稳定,与国外联动性不强。

具体来说,我国口粮消费中大米和小麦合计占比超70%,而玉米和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原料。主粮消费结构上,2019年我国大米和小麦消费总额占主粮消费总额的41.3%,2019年玉米消费占42.8%,但其中68.1%为饲料消费,大豆消费占15.9%,其中82.9%为压榨消费。除去饲料、压榨消费外,我国口粮消费结构非常集中,大米、小麦和玉米三者消费总额占90%以上,其中大米占比达到41%,小麦占比达到30%,而大豆在口粮中的占比较小。

我国小麦和大米的供给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我国小麦不存在产出缺口,国内消费量一直小于产量,进口量也不高,2019年仅占国内消费规模的3%。目前我国小麦进口主要是改善小麦供给结构、增加品种,并不是小麦供给的主要途径。而尽管我国大米消费量很大,但是2015年以来大米也不存在产出缺口,产量一直持续超过国内消费量,2019年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不到2%。

所以,国内小麦和大米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关性一直较低。从历史数据来看,稻谷和小麦的国内外价格走势迥异。2012年下半年-2016年,受大米供应过剩、主要出口国库存高企的影响,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下降,下跌超过40%,但同时期我国大米价格稳定,甚至上升了5.7%。2018年开始,由于国家推行去库存政策,国家储备粮库向市场投放大量陈稻,导致国内大米价格大幅下降,而国际米价随主要出口国库存的下降而逐渐修复。而2012年-2016年期间国际小麦价格出现了持续下降,但同时期国内小麦价格前期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后期才出现小幅回落。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存在粮价管控,政府对粮食市场干预力度强力有效,主粮价格波动性远小于国际市场价格。

  而我国的玉米的产出缺口率也不高。2016年玉米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玉米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再加上国家对深加工的补贴,玉米加工消费不断增长,饲料消费也随玉米价格的回落而上升,因而我国玉米消费量出现大幅上升。尽管消费需求出现增加,但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出缺口来源于玉米库存的补充,我国玉米对外依赖度并不高,2019年进口占消费的比重仅不到2%。

但大豆存在明显的产出缺口。相比之下,大豆缺口比较严重。由于美国、巴西等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且主要种植的是转基因大豆,单产及出油率均高于国产大豆,国际大豆价格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我国大豆供给一直长期依赖进口。2013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稳定在80%-90%的高区间,2019年这一占比达到85%。

  因此,玉米的国内外现货价格有一定相关性,而国内大豆价格与国际价格高度相关。玉米的国内外现货价格走势方向总体相同,但具体走势差异较大。2013年世界粮食产量大增带动国际玉米价格下降34.3%,而同时期国内仅下降2.1%。2015年-2016年国际玉米价格相对稳定时,国内价格却因为收储价格的调整而出现大幅下跌。而2020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玉米价格走势也出现一定程度背离。相比之下,大豆国内外现货价格高度相关,2019年至今国内外大豆价格相关度高达76.7%,国内大豆价格紧跟国际市场变化。

未来粮价走势要看中国自身情况。总体来说,我国除大豆外的主要粮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其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并不强。尽管国际供应链由于疫情出现紧张,但我国未来除大豆外的粮价走势更多地取决于国内的情况。

  3、供给端:虫灾影响小,余粮储备足

  从供给端来看,蝗虫及草地贪夜蛾等虫灾是今年我国粮食潜在的威胁,虫灾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内粮食产量,进而可能影响国内粮价。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入侵我国的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草地贪夜蛾原产地为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非洲于2016年首次发现入侵,随后两年内遍布非洲大陆,扩散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短期内可造成巨大损失。贪夜蛾主要分为玉米型和水稻型,入侵我国的贪夜蛾经鉴定为玉米型,主要危害玉米。有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边界最北可到辽宁、黑龙江省等东北玉米重地,而东北生产了我国80%以上的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2019年1月在我国境内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随后迅速蔓延到多省市。随着气温回暖,4月草地贪夜蛾开始从云南省向外扩散,5月份开始快速蔓延,长江中下游以南13个省份受害,9月全国已经有25个省发现了草地贪夜蛾的踪迹,造成的损失面积约246万亩。去年由于发现及时,防控措施有效,草地贪夜虫的危害范围主要是西南和华南,仅造成玉米减产5%。但贪夜蛾环境适应能力强,作为外来物种缺乏天敌,防治困难,一旦发生很难根除,目前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的西南、华南适等宜生存区定殖。

  今年的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预计发展形势相比于去年更加严峻。2019年云南高温少雨导致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加快、世代周期缩短,存在短期爆发的可能。从今年云南省的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来看,截至4月19日的累计发生面积已超过去年5月的数据,可见虫源基数大,爆发更加密集,形势较为严峻。

20年贪夜蛾造成的玉米破坏很可能超过19年,但仍在可控范围。在防治上,我国早已建立一套下至乡镇的完备植保体系,病虫害测报能力强,4月10日中国农科院公布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体系,既可以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图片及时识别草地贪夜蛾,也可以预测草地贪夜蛾的发展动态。目前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主要靠农药,根据美洲经验草地贪夜虫形成抗药性大约需要5-6年,短期内我国的农药对付草地贪夜蛾仍旧有效。总体来说,当前我国防控体系较为完善,化学农药仍旧有效,尽管今年贪夜蛾爆发规模可能更大,但造成大面积虫灾可能性不高。

  而由于我国环境、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沙漠蝗对我国潜在压力也不大。目前肆虐的蝗虫品种是沙漠蝗,主要分布在中东、非洲、南亚等干热的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地区,这些区域共同特点是降水量低。沙漠蝗历史分布也基本在较干燥地区,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历史分布也基本在较干燥地区,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虫迁移活动的条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湿度基本不适合沙漠蝗的繁殖,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低。

  同时,蝗虫穿越喜马拉雅入境概率不大。由于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屏障,沙漠蝗从巴基斯坦等地侵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各种巧合下的小概率事件,如果今年我国边境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沙漠蝗生长,境外沙漠蝗防控不力,沙漠蝗规模较大,且有异常强劲季风助力,就有可能进入我国境内。

目前我国已做了充足监测及防控准备。即使沙漠蝗入境概率不大,但目前我国已在风险区广泛设立监测点,全面布防,各地区也陆续出台监测防控方案,严阵以待。此外,我国已派专家协助边境蝗灾严重的巴基斯坦等地区灭蝗,建立和周围国家的防控交流机制。因此,今年沙漠蝗虫对我国粮食生产不会形成严重威胁。

此外,从库存来看,除大豆外的余粮储备比较充足。2019年小麦库消比(库存/消费)达到91.1%,大米库消比超过85%,玉米库消比2016年以来持续下降,2019年降至46.8%。大米和小麦不存在产出缺口且库存多,预计未来供给将相对稳定,而玉米库存有所下降,但仍然能够满足半年的消费规模,未来贪夜蛾可能带来小幅减产,但影响可控。相比之下,大豆库消比仅7.8%,国内消费主要依赖进口,同时美国是我国大豆的主要出口国,预计未来供给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总体来说,今年国内粮食供给端比较稳定。一方面,我国主要消费的大米、小麦和玉米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不大受国际粮食供应链危机影响;另一方面,今年虫灾尚在可控范围,造成大规模粮食减产的概率不大。大豆供给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从口粮消费结构来看,大豆占比并不高,不会显著影响居民粮食安全,大豆缺口主要影响豆油、豆粕等大豆压榨产品价格。

  4、警惕放水带来普涨

  但粮食供给稳定不代表不会出现价格大幅上涨,历史上每次出现货币增速大幅上涨往往都会引发粮价随后上涨。粮食种植需要周期,本期的产量由上期的价格决定,当期价格上升、需求提升难以带来供给的马上增加。因此,粮食产量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往往导致粮食价格随后相应上升。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开始量化宽松,带动美国M2增速从2010年3月的1.6%迅速攀升,2011年8月已升至9.9%。随后2010年下半年国际小麦、大米及玉米等主粮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升,其中小麦价格在2010年6月-2011年2月累计上涨84.5%,而玉米和大米价格也分别累计上涨90.3%和19.4%。本轮的美国放水力度空前,2020年1月M2增速6.8%,4月已经飙升至18.0%,短期内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预计也将带动未来国际粮价大幅上升。

  而历史上我国广义货币增速大幅上升以后也往往出现粮价上涨。M2同比上升通常伴随粮价同比的显著上升,且粮价上涨一般滞后于M2同比上升。2002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强劲回升,银行货币信贷供应增加,2002年2月-2003年10月中国M2增速从13%上升到21%。随后粮价出现大幅上行,2002年10月-2004年4月粮食CPI同比由负转正从-2.9%大幅上升至33.9%。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为了缓解冲击,2008年11月政府推出“4万亿计划”,此后一年M2增速从14.8%提高到了29.74%,随后粮价也出现了大幅上升,2009年2月到2010年底粮食CPI同比从3.9%升至15.6%。

尽管我国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联动性不强,但是今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我国的信贷扩张速度也明显加快,4月M2同比增速继续上升至11.1%,创下了17年3月以来新高。如果未来M2增速持续回升,这意味着我国也可能出现因为货币增速大幅上升而引发的粮食价格上涨。

不光是粮食价格,需警惕放水带来的价格普涨。从历史情况来看,粮食价格上升期间,畜肉类、水产平、水果等食品价格同样大幅上升,且大部分食品价格上升幅度均大于粮价。同时,非食品价格往往也会出现温和上涨。因此,因为货币高增带来的粮价上涨在未来更有可能呈现的是一种商品价格的普涨,从而造成较大的通胀压力。

  (文章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声明:期货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