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知识 > 股指期货

基本面强有力支撑仍在 维持铜价长线看涨判断

期货新闻网.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目前,LPR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不变。而月初之时在两会期间市场相对较为担忧的央行收紧流动性甚至提高利率的操作目前暂时并未发生,这对于有色金属板块整体而言相对有利。而在基

目前,LPR已经连续11个月保持不变。而月初之时在两会期间市场相对较为担忧的央行收紧流动性甚至提高利率的操作目前暂时并未发生,这对于有色金属板块整体而言相对有利。而在基本面方面,近期硫酸价格呈现大幅走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TC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但在需求端,首先昨日在权益市场方面,碳中和以及电力等板块涨幅居前,而这对于铜的需求而言,至少从情绪上有着较强的提振作用,并且此后的2季度又是国内铜品种需求旺季,因此对于铜品种的展望而言,仍以相对乐观的态度对待。

中长线看,宏观方面,全球央行大概率仍将继续维持目前超宽松的货币以及财政政策,美元预计仍将维持偏弱格局。

基本面方面,CSPT小组敲定2021年一季度铜精矿加工费地板价,定于53美元/吨以及5.3美元/磅,较2020年4季度下降5美元以及0.5美分,显示市场对于未来铜精矿供应预期仍显悲观,库存方面,从季节性角度分析,当前三大交易所库存较近五年相比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库存拐点尚未来临。而需求端,中国目前对于新冠疫情的控制依然十分成功,且新能源新基建板块将持续对铜需求形成拉动,接下来的旺季去库大概率仍会对铜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维持铜价长线看涨的判断。

供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政策对铜价仍有支撑

上周五,美联储允许因疫情而推出的资本金要求豁免期限到期,美元下挫,空头纷纷逃离,有色集体上行。

宏观方面,美联储持续鸽派言论,强调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但新兴市场国家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先后宣布加息。周末中国央行行长易纲称,中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截至目前,国内LPR已经连续11个月“按兵不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央妈对货币政策“不急转弯”的态度。美债收益率及美元指数偏强运行,对有色市场情绪影响较大,后市持续关注美债及美元的表现。

2、现货铜精矿TC有所回升

截至3月19日,进口铜精矿指数报32.8美元/吨,较上周五上涨0.73美元/吨,市场成交有所增多,但成交TC有一定分化,更多铜矿贸易商加入了20高位的报盘,但绝大部分冶炼厂坚决表示坚守30美元/吨底线。

随着时间推移,年中新扩建的铜矿陆续释放,将为冶炼厂增加筹码,现货铜精矿TC博弈焦灼态势或将得到缓解,然而短期内海外干扰事件不断,矿山招标加工费不断下跌,市场买卖双方博弈依旧焦灼。

国内20%铜精矿现货作价系数报88.5%,较上周保持不变。

3、高铜价与再生铜双重冲击精铜杆恢复缓慢

电线电缆作为铜杆消费的“主力军”,整体需求表现不佳。由于目前铜价仍处于高位,使电线电缆企业面临较大压力。铜价过高使得企业资金成本压力骤显,备库意愿不佳。下游在此行情下,被迫维持刚需采购,观望情绪不改。因此整体来看,下游以电线电缆为主的精铜杆企业开工率表现不佳。

漆包线作为铜杆下游的另一主要消费端,表现与电线电缆恰恰相反。自3月份铜价回落之后,下游需求逐渐恢复,目前来看,漆包线企业订单已出现明显回升,其下游来自电机、变压器的订单持续向好,终端家电、汽车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4、国内库存拐点尚未来临

截至3月1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18.74万吨,较上一周盈余1.56万吨;LME铜库存为10.5万吨,注销仓单占比为35.23%;COMEX铜库存为7.1万吨。从季节性角度分析,当前三大交易所库存较近五年相比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上海保税区铜库存环比3月12日增加0.59万吨至37.78万吨,库存连续第五周增长。国内消费复苏不如预期,精废价差居于2000元/吨以上,废铜挤占精铜作用也在发生,国内库存拐点尚未来临。本周进口窗口持续关闭,难以提振国内报关进口的需求,周内洋山铜溢价继续下行,部分到港货源陆续流入保税库中,带动库存增长。

后市分析

目前铜价仍处于高位震荡态势,现货市场上虽供需双方意愿产生了分歧,但市场交投活跃度依旧尚可,表明了下游消费买盘刚需的韧性。

一方面,供应端扰动或将给铜价带来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季节转暖,消费逐步回温,线缆行业的景色指数也将逐渐提升,四月份精铜杆消费也将逐步回温。但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过高的铜价对于消费仍有明显抑制,新订单从终端传导至精铜杆厂仍需要一定时间。

综上所述,基本面支撑仍在,铜价或将呈现震荡偏强态势。

温馨提示:昨夜CBOT5月合约豆油期货涨停!黑色系惨遭重挫,市场发生了什么?具体操作请关注期货新闻网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声明:期货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