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在杭州举行。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认为,未来一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或将决定于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和十年期国债利率走势,市场价格的驱动因素将更多地倾向于疫情后全球央行的“放水”节奏。
谈及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时,徐奇渊认为,今年1月份以来,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豆粕、铜等品种都呈现一波明显的回落;同时,汇率方面,美元由弱变强,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开始相对稳定,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快速上升,目前维持到1.7%的水平,对高估值、高收益的纳斯达克市场和中国创业板市场构成了价值回归,这两个市场呈现不断回落的走势。
“上述三条不同的逻辑共同指向全球货币宽松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结束,同时,全球疫情导致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可能在未来一年内结束。”徐奇渊说道,一方面,2020年全球因为疫情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导致过去一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明显上升,中国已经自去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企稳之后即开始调整货币政策,连续多次提出M2要和名义GDP增速相匹配,实际上已经开始缓慢地退出疫情导致的货币政策,进而维持相对平稳的货币政策,这也是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一个逻辑;另一方面,美债十年期收益率的回升对大宗商品、纳斯达克市场以及中国创业板市场构成压力。美十年期国债的上升趋势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中美利差已经从250个基点缩小至140个基点左右,中美利差的缩小和全球资本流出等压力或将在一定阶段内继续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对此,徐奇渊分析道,从以上两个逻辑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货币政策的提前转向和美联储最快将在明年年中退出QE的预期,都在过去两个月显著打压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另一方面,当前美国疫苗接种率已经高达45%,随着美国今年三季度经济恢复常态化以及欧洲经济明年恢复常态化,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同时,宏观经济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也得分开来看。他认为,一方面美国财政刺激政策推升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回升,压制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另一方面,美国财政刺激政策也会提升美国和中国国内需求,进而可能拉动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导致价格回升。所以在判断价格走势时还需要结合商品自身的供需和货币政策等多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