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开展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权交易,3个期权品种的正式挂盘交易时间为2020年7月6日。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产业板块同步上市3个期权工具,进一步丰富塑料化工板块的衍生工具体系,加大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引领衍生品市场在发挥市场中枢作用、促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进程中更进一步。
据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三大通用树脂产品,PP、PVC和LLDPE行业产销贸易主体多元、竞争充分,市场不断向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我国是PP、PVC和LLDPE主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2019年国内产量分别为2247万吨、1925万吨和784万吨,市场规模约2200亿元、1301亿元和1044亿元。受国内外市场环境、供需基本面、环保政策等多因素影响,塑料化工期现价格波动频繁。今年以来,肺炎疫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等“黑天鹅”事件爆发,企业经受复工受阻、原料短缺、内需和出口订单减少等冲击,前3月价格震荡下行。
4月以来,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塑化行业有序复工、下游回暖,PP等防疫物资原料短期供需错配,价格修复性上涨。现货价格大幅波动传导到期货市场,今年前5月,3个期货价格波动幅度分别为36%、30%和37%,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价格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加剧,对参与衍生市场避险的需求迫切。
在此背景下,众多化工企业积极开展衍生品交易,为参与期权市场积累了经验。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3个化工期货自2007年先后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市场功能有效发挥。衍生品市场创设“口罩期权”“手套期权”“消毒液期权”等场外期权工具,直接支持防疫生产企业稳定现货供应价格,保障防疫物资生产。
同时,化工企业深度参与期货交易,形成了有效反映化工市场供需的、行业认可的期货价格,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模式在行业内逐步普及。一些期现贸易商利用基差贸易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点价服务,为产业链转移贸易风险。
截至今年5月底,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交易活跃,3个化工品种基差业务累计成交14.92亿元。此外,化工期权工具在场外市场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据统计,2019年参与大商所支持的“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场外期权项目中,3个化工品种项目数量占比46%。
上述负责人称,在此背景下,上市3个化工期权将充分发挥期权在期现货价格风险管理中具有独特功能,与成熟的期货市场形成合力,构建更加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为塑料化工产业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和策略,满足产业企业个性化、精准的风险管理需求,服务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