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政策的出台几乎排除了电解铝供应天花板未来解除的可能性,这大大缓解了国内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时,轻量化的特质给予了铝行业新的增长点,在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将对其他材料形成替代,缓解了铝行业消费端近几年面临的传统消费领域增速不断下滑的尴尬局面。从中期角度来看,电解铝行业将摆脱以往产能过剩的状况并迎来崭新的发展格局。
多因素推动电解铝行业利润“水涨船高”
记者看到,近段时间以来,电解铝行业整体利润都在“水涨船高”,3月中旬吨铝利润一度冲高至4000元/吨,尽管市场“国储抛储”传闻令铝价有所滑落,但当前电解铝行业利润依旧维持在3000元/吨,行业利润处于近10年高位。
在行业人士看来,电解铝行业利润“水涨船高”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金瑞期货分析师高维鸿表示,一方面在全球货币宽松环境下,经济复苏、通胀走高的大商品周期带来宏观支撑;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带动消费保持较好增速,尽管供应也有所增长,但是低库存的支撑较强。
“得益于2017年供给侧改革政策,电解铝产量增速一直到去年年初都维持在极低水平,而消费在此期间维持较快增长,因此供需矛盾不断扩大,铝锭库存处于低位,从而推升铝价。”东证期货分析师孙伟东说道。
与此同时,政策面上“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对电解铝行业的供需两端都构成直接利好。高维鸿表示,供应端的能耗控制在内蒙古地区已有所体现,需求端则体现在新能源领域发展长期利好铝消费,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
此外,在成本方面,氧化铝长期供应过剩的局面尚未改变,低迷的氧化铝价格使得原料成本持续维持低位。广发证券有色团队研报认为,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差异促使行业利润维持高位。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长江有色电解铝含税均价为16248.79元/吨,同比上涨22.3%;而氧化铝含税均价为2363.75元/吨,同比下跌5.76%。这使得电解铝行业利润在一季度同比大幅走扩,助力行业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氧化铝与电解铝价格“剪刀差”仍将持续
“在电解铝价格不断上涨时,氧化铝价格持续维持在成本线上下,二者价格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在新湖期货分析师孙匡文看来,这是二者供需结构决定的。
一方面,目前国内氧化铝产能攀升至9000万吨,而电解铝产能仅在4300万吨上下。他表示,虽然氧化铝运行产能仅在7650万吨水平,无法完全匹配当前3900万吨以上的电解铝运行产能,但海外氧化铝完全可以弥补这些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氧化铝的供应弹性较大,一旦氧化铝价格上涨至成本线以上,闲置产能可以快速恢复运行,这也决定了氧化铝企业很难获得并维持较高利润。相对而言,电解铝产量增长受产能天花板限制,还有“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约束,并且从产能投放至产量释放还存在一定时滞,这就决定了电解铝短期产量增速很难出现超预期的情况。
东证期货分析师孙伟东告诉记者,这种“剪刀差”形成的本质原因在于氧化铝行业并没有供给侧改革,在电解铝行业长期产量维持低增速的同时,全球氧化铝产能仍在快速扩张,行业建成产能严重过剩。
“可以看到,2017年电解铝行业供给侧改革令快速扩张的产能戛然而止,数百万吨违规产能直接关停,2018年和2019年电解铝产量连续两年负增长。反观氧化铝行业,由于没有政策介入,在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仍有大量产能在计划和建设阶段,这种严重过剩格局需依靠自主淘汰来修正,导致氧化铝企业处于阵痛期。”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刘冬博说道。
在孙伟东看来,由于氧化铝没有政策的强制约束,仍有较大的新投压力,氧化铝价格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低位,行业将经历漫长的过剩产能出清,从而继续维持较大的“剪刀差”。孙匡文也表示,氧化铝与电解铝二者价格“剪刀差”仍将持续,甚至不排除因氧化铝闲置产能重启而扩大的可能。
二季度季节性去库下供需矛盾并不突出
整体来看,刘冬博表示,在高利润状态下,今年仍有不少电解铝产能要新投以及复产,电解铝运行产能逐步上行是必然,此外还有进口货源的补充,供应端压力依旧存在。而旺季消费也比较乐观,只是节奏与去年有所不同。目前来看,整体供需矛盾没有去年那么明显,季节性去库有望延续。
孙匡文表示,随着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国内铝市场消费整体呈明显回升态势,其中地产板块的铝型材消费季节性改善势头明显,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势头继续拉动交通用铝的消费增长。不过今年旺季消费势头可能不及往年同期,由于铝价高企造成加工成本上涨,在终端市场对价格接受度仍不高的情况下,加工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现金流收缩抑制其补库意愿。因此,即便在当前下游原材料库存很低的情况下,供应紧张的格局仍不明显。
孙伟东告诉记者,铝锭价格较高对下游采购意愿形成明显抑制,且这种抑制比前几轮上涨更为强烈。他表示,铝价自突破万七后向下游传导压力明显加大,一方面大宗商品的普遍上涨令终端成本大幅上行,对消费已经形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国内疫情后的需求修复动力已经逐步减弱,因此下游对原材料价格上行的容忍度也在降低。
刘冬博预计,今年二季度铝市场会延续去库,但去库速度恐慢于去年。目前铝锭社会库存120万吨,去库速度不算太快,暂时谈不上供应紧张,这从现货贴水和月差结构上也能体现。总体来看,他认为二季度库存有望回到较低水平,现货升水可能抬升,但市场恐难达到去年的紧张程度,还需关注国储抛铝是否会落地。
不过,在高维鸿看来,尽管短期高铝价对消费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刚需无法长期抑制,价格还是会逐渐传导至下游,整体上需求预期较好。而在供应方面,二季度同样有新投和复产预期,因此供需将处于双旺局面。从节奏上来看,他认为消费旺季的提振可能来得更快一些,近期现货采购情绪明显好转,旺季苗头初步显现,而供应端因为生产特性,新建产能是逐步释放的,因此会相对较慢。从平衡表来看,他预计二季度大概率处于去库状态,但也需要注意国储抛铝,一旦量级在20万—30万吨及以上,那么供需缺口将被弥补。
展望后市,高维鸿认为铝价还会持续高位运行,不过由于本身行业利润水平较高,而宏观短期也难看到明显利好,且国储抛铝的压力尚未解除,预计维持振荡偏强运行。从运行区间上看,刘冬博认为,3月23日沪铝跌停位置16500元/吨或是近期底部区域,而上方或难突破2011年的高点。他建议下游企业在万七下方买入做虚拟库存,电解铝生产企业在万八附近逐渐提高保值比例锁定利润。
在孙伟东看来,今年铝价的上行驱动力应该来自海外,因为海外的供应压力小而消费复苏的确定性高于国内。如果海外二季度消费出现强复苏的话,国内铝价或能有所突破。“目前铝价在万七与万八区间徘徊。由于国内碳排放政策的影响,二季度供应压力预计不大,消费仍有部分修复空间,因此至少在6月份前国内供应将呈现相对偏紧的局面,价格整体预计将延续振荡偏强的走势。但由于万八是多年来的强阻力位,预计二季度国内供应的缺口不足以支撑价格长期在万八上方运行。”
“双碳”目标与新能源消费下的远期愿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表示,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在征求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意见,初步提出到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力争实现减排40%。这一计划比全国的碳达峰时间至少提前五年。
他提出有色金属行业要更加主动作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一是进一步严控电解铝的天花板和铜铅锌的冶炼产能过剩,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扩大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争取行业碳达峰更加超前。二是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绿色减碳技术,争取达峰后的减碳更加超速。总之,要以绿色发展成效,展现有色新形象。
高维鸿表示,“双碳”目标的设定有利于电解铝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当然也带来不小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在“双碳”目标要求下,铝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减排压力大,甚至未来可能面临碳排放成本的问题,在一些能耗超标地区存在被迫减产的情况,迫使企业加快推动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发展。
孙匡文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电解铝火电使用占比在86%左右,清洁能源使用占比仅在14%左右,与海外75%的清洁能源占比差距甚远。因此,国内电解铝产能有逐步向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区转移的趋势。另外,由于再生铝耗能仅为原生铝的5%左右,“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国内再生铝行业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看,“双碳”背景以及轻量化需求使得市场给予铝冶炼行业更多利润空间,有利于企业利润大幅改善,具有更充足的资本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进一步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值,尤其在轻量化和低碳化方面,使得国内企业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包括高端铝合金材料等。
孙匡文表示,“双碳”目标为铝消费提供了更大的增长动力,其中光伏用铝及新能源汽车用铝增长尤为突出,远期国内铝消费结构将发生明显转变。预计到“十四五”规划末,国内光伏用铝量达到167万吨,占总消费比重从目前2%的水平上升至近4%。同时,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占比要达到20%,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维持30%以上的增速,届时新能源汽车用铝量将从目前的39万吨上升至157万吨,在总消费中的占比也从目前的1%以下上升至3.6%。
整体而言,孙伟东表示,“双碳”政策的出台几乎排除了电解铝供应天花板未来解除的可能性,这大大缓解了国内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压力,在两到三年内或逐步达到供应瓶颈。同时,轻量化的特质给予了铝行业新的增长点,在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将对其他材料形成替代,缓解了铝行业消费端近几年面临的传统消费领域增速不断下滑的尴尬局面,从中期角度来看,电解铝行业将摆脱以往产能过剩的状况并迎来崭新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