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罕见提及“泡沫”,一时让市场开始担忧货币收紧的可能性。
北京时间4月29日凌晨2时,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维持按兵不动。但出人意料的是,鲍威尔在问答环节中称,部分市场“有一些泡沫,这是事实”。美股应声跳水。
同日,A股窄幅震荡收涨,北向资金净流入50.88亿元;恒指收涨0.8%,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38%。外界仍预计,“小长假”前后市场将维持震荡格局。
当前,由于疫情引发资源国供给短缺,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经济逐步重启,消费需求上升,导致通胀预期攀升,全球股市动能下降。
多位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称,鲍威尔发出的信号或让市场进一步承压。美联储加息可能尚早,但缩表为期不远,市场正紧密关注美国新冠疫苗普及率等关键指标。
鲍威尔说的“泡沫”是什么?
金融危机后,在通胀和就业指标之外,金融稳定愈加为各国央行所关注。
此次,针对有记者用GME(游戏驿站)和比特币、狗狗币等加密资产作为市场价格飙升的案例,鲍威尔称:“这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泡沫(floss)。”值得注意的是,floss不同于bubble(亦指泡沫),前者指的是“小泡沫”,这种泡沫破裂的风险不像后者(大泡沫)那么严重,但会给人一种经济过热的感觉。
鲍威尔并没有具体点出资产种类,他称由于美国疫苗的快速普及,经济正处于复苏趋势,因此交易变得活跃。
市场哪些领域可能存在泡沫?根据第一财经对业内人士的采访,有五方面值得关注。
美股估值高企。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超过30倍,超过了互联网时代的高点。“巴菲特指标”(股市总市值与GDP之比)也显示,美股被“严重高估”,该指标目前为204.8%。一些估值过高的股票出现在科技股中。自疫情暴发以来,科技股是无可争议的领跑者。
对个别股票的狂热投机。GME无疑是2021年美股泡沫的典型代表,今年1月在Reddit掀起的热潮中,该公司股价飙升了1600%以上。个人投资者仍在继续寻找新的宠儿。彭博数据显示,由37只最受欢迎的零售股票组成的指数今年迄今上涨了68%以上。
散户涌入股市。目前,股票基金吸引了创纪录数量的新资金。彭博和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汇编的数据显示,上个月,以股票为重点的共同基金和ETF吸引了逾500亿美元资金。根据美国银行的数据,在过去5个月里,有超过6000亿美元资金流入全球股市,超过了过去12年的资金流入总和。股票ETF今年已吸金2460亿美元,超过了去年2310亿美元的总额。
加密资产的狂热。摩根大通策略师约翰·诺曼德(John Normand)最近指出,比特币在一年内飙升了600%,比过去半个世纪任何其他金融创新产品的涨幅都要大。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等人的推动下,狗狗币更在一年内上涨超过10000%。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本月早些时候已上市,其市值一度超过了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总和。
房地产价格上涨。多位美国地产经纪商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由于低利率,购房需求暴涨,加之新房供给短缺,每一个二手房挂牌后都会有几十个竞购邀约,而且最终成交价(以均价40万美元的二手房为例)都需在挂牌价上加上几万美元的溢价。”同时,木材价格大涨也不断传递到美国地产市场。根据全美住宅建筑商协会的数据,过去一年,木材成本的上升使美国新建房屋的平均价格上涨了逾2.4万美元。
尽管鲍威尔并不承认资产价格大涨是QE的锅,而认为是经济重启下交易热度提升,美联储也不会在疫苗充分普及前收紧政策,但是上述潜在的风险因素都不容忽视。
加息还早,但缩表并不远
就目前而言,离美联储加息还有一两年的时间,但以美国当前的疫苗普及情况看,缩表可能不会遥远。
根据媒体报道,当前美国接种两针疫苗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达30%,至少接种一针的则达43%。无论病毒是否发生变异,专家普遍认为疫苗仍存在保护效力,近期美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也从巅峰的20多万降至5万,死亡率也大幅下降。
鲍威尔指出,由于疫情,经济风险仍然存在,美联储计划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直到其他经济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失业情况。改善的出现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直到那时才会开始减少资产购买。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第一财经表示,虽然鲍威尔这么说,但缩表计划的公布其实不会太远。预期美联储在2022年第四季度之前不会加息。而在加息之前,可以预期美联储会减少资产购买。
赵耀庭进一步表示,需要留意3月美国政府向家庭提供财务刺激措施之后,即将出炉的4月和5月美国经济数据的改善幅度。4月份美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已达63.1,而市场预期仅为61.5。美联储有可能在夏季宣布未来的缩表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之所以美联储可以容忍利率维持低位很长时间,是因为美联储认为通胀只是短期的。“短期内支持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引致短期通胀,由于劳动力市场仍然疲弱,持续的通胀不太可能出现。”鲍威尔称。
例如,虽然3月非农就业数据火爆,新增就业91.6万人次,然而,一次数据表现并不等于趋势。自疫情暴发以来,仍有约800万就业缺口尚未填平。此外,3月零售远高于预期。“最近的PMI数据显示制造业复苏动能强劲,而服务业也显露同样势头。但疫情带来了供应减少的担忧。供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是物价上行,未来通胀将走高,但美联储在决定行动前要先等待确凿数据出炉。”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乔·佩里(Joe Perry)告诉记者。
中国政策以稳为主
事实上,中国也在经历通胀上行。
3月中国CPl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但主要由于翘尾因素抬升影响,环比则下滑0.5%,显示消费修复仍较缓慢;PPl同比涨幅大幅上升2.7个百分点至4.4%,主要受上游石油产业链和有色、黑色金属涨价的影响,环比则上涨1.6%,更创下新高。多家机构预计,PPI将在二季度达到同比增长6%~8%的峰值。
以中国一季度货币供给数据变化来推测,货币政策的确正在逐步正常化。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在去年10月见顶达到13.7%后逐月回落,到今年3月已经降至12.3%,未来会降至10%~12%的正常水平;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也从去年11月的10.7%下降到了今年3月的9.4%,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不过,业内人士并不担心货币政策“急转弯”。植信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虽然当前涨价预期爆棚,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缺乏稳定的基本面支持。通常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快速回升是阶段性的,届时因为供给缺口导致的涨价就会缓和。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称,预计PPI将在二季度达到同比增长8%的峰值,然后在下半年回落至4%,因为随着全球供应链逐步正常化,供应约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和下游需求持续保持强劲,工业利润不太可能受到明显的侵蚀。同时,鉴于中国CPI动态依然健康,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核心CPI传递的实际证据有限,PPI快速上涨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触发加息。
面对“输入性物价上涨”,央行调统司原司长盛松成对记者表示,中国不应以紧缩货币去应对。各项经济政策必须确保中国经济处于健康、活跃的状态,而不是相反。尤其是现在,中国正处于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当中,紧缩货币可能将引发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倡导的是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鼓励资本账户双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