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沪铜日盘收涨1.63%,报49350元,创近6个月新高,逼近50000整数位关口。衡量宏观经济晴雨表的铜价,后市究竟如何走?且看机构观点,经小编整理如下:
中投期货研报中指出,美联储会议没有继续加码货币宽松政策,令前期因为流动性充裕而大涨的风险资产面临调整的压力。消费端,进入6月下游整体订单下滑明显,前期表现抢眼的铜杆也已乏力。基建、房地产抢工推动近期现货端表现较好,需求平稳库存去化,需求端的支撑目前仍在。整体而言,基本面存在支撑,但铜价仍以宏观定价主导,关注海外疫情情况。预计短期铜价将呈现高位震荡调整。
长安期货认为,6月铜价延续上行之势,除了基本面的带动外,宽松的宏观环境也提供了较强的支撑。后市来看,南美疫情较严重,矿端存在供应偏紧预期;精铜产出增速料将放缓,国内库存处于低位。需求有所弱化,废铜替代增强。宏观环境略偏中性,整体处于经济复苏与疫情二次爆发的矛盾中。在没有明显利空的背景下,铜价或仍有上行空间。
整体来看,随着铜价达到年前水平,继续上涨需要更强的利多带动。目前没有明显的利空因素,铜价或偏强运行,即便有调整,幅度料将有限,前期多单可继续持有,未持仓者等待回调机会。
金源期货称,本周铜价继续延续节前的上涨走势,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二季度涨幅创近十年新高。尽管此前美国新冠疫情一度出现反弹,但铜价上涨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也意味着新冠对于铜价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退。而市场此前担忧的淡季消费下滑可能会对铜价形成拖累,目前来看并没有兑现。在最新公布国内官方PMI数据再次超出市场预期,体现了目前市场依然处于良好回暖状态。同时,再生铜新规细则依然还未落地,这也意味着三季度国内废铜供应仍将处于低位,市场供应并不乐观。结合目前铜库存的持续下降,我们认为铜价上涨还未结束。因此我们对于后市仍持乐观看法,短期调整无碍中长期上涨格局。
信达期货分析指出,近期关于智利疫情的担忧,再度在铜精矿市场引发担忧,继续施压国内TC加工费,推动铜价维持偏强走势,伦铜毕竟6000美元整数关口。国内来看,淡季降至但持续去库,整体库存水平维持历史低位,此外,由于低加工费导致供应增量有限,后续可能呈现一定供需双弱局面,不过低库存强现货局面料将继续维持,盘面阶段性出现一定资金推动的上涨行情也是大概率。此外,宏观资金方面,全球市场大放水,且复工预期将会继续炒作,对高金融属性的铜价,更是推波助澜的作用。整体而言,低库存和强现货依旧支撑铜价,而宏观资金等方面的利多也会持续体现,预计铜价将继续维持震荡偏强走势,操作上偏多思路对待。
宝城期货分析称,6月底,全球铜市场表现强劲,其中LME三个月铜价在6月26日盘中升破6000美元/吨大关,与其他风险资产一样,自4月份以来出现了“V”形反转。从铜价走势来看,我们认为宏观层面流动性泛滥触发的投机需求和微观层面疫情对铜矿产出干扰形成共振,使得铜价出现超预期反弹。然而,向前看,疫情对供应端干扰和流动性外溢带来的投资需求短期让铜价保持坚挺,但即将进入挤泡沫式的调整,原因在于疫情二次暴发,经济复苏斜率下降,铜的需求正在走弱,而供应端干扰只是短期的。不过,铜市场挤泡沫还需等待流动性和库存拐点的出现。
国信期货认为,近期全球主要资产价格同时面对全球疫情爆发加剧引发经济萧条加剧风险,以及全球央行宽货币宽信用带来流动性宽松和通胀抬头的刺激,其中股市及大宗商品等权益类和周期品资产强弱分化,部分品种迭创新高背后高位风险加大,目前有色行业处于中长期供需边际转弱态势中,但短期南美地区供应扰动题材和国内低库存支撑现货,考虑到短期流动性宽松、产业可流通库存偏低及近月挤仓风险仍较大,建议客户在反弹过程中控制单边敞口规模,谨防短期高位双向波动,产业客户利用虚拟库存和对冲交易灵活调整敞口风险,铜跨期结构正套持有为主,铝跨市结构以正套为主。
华泰期货表示,中线看,宏观方面,当下全球范围内低利率以及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未来持续的概率依旧较大,而这对于商品而言则是十分有利的因素。基本面方面,在原料端2020年铜矿山增产的项目并不多,铜精矿长协TC、进口粗铜长单Benchmark较2019年均大幅下滑,原料供应相对于冶炼产能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2019年四季度铜精矿、电解铜及铜材进口同比增幅明显扩大,国内精炼铜和铜材产量大幅增加,这与下半年电网投资环比增加和汽车、空调等产品的边际好转有关,也部分建立在市场对2020年基建加码、地产后周期消费向好的良好预期基础上的。但需关注国家电网将2020年电网投资计划定在4080亿元,预计这一投资将比2019年的4500亿同比下降8.8%,电网投资的大幅缩减对铜消费将产生一定冲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当下铜价格呈现较强走势或将激发新增产能的加速甚至是超预期兑现,从而也可能会自供应端对铜价形成压制。
延伸阅读:
中投期货:宏观主导 铜价屡创新高
铜价涨势未完待续!二季度冲高约20% 料创10年最佳季度表现
上半年铜市走出深V行情 下半年将如何走?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