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知识 > 股指期货

全面进入主汛期!这一波强降雨对商品市场影响最全分析解读在此!

期货新闻网.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自6月初以来,暴雨肆虐我国多个省份。6月2日到7月2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预警31天,连续发布预警日数为2010年有预警记录以来同期最多。综合应急管理部的统计数据,6月以来

  自6月初以来,暴雨肆虐我国多个省份。6月2日到7月2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预警31天,连续发布预警日数为2010年有预警记录以来同期最多。综合应急管理部的统计数据,6月以来,洪涝灾害已对20多个省份造成影响。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近日公布,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已造成1216万人次受灾,78人死亡失踪,72.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000余间房屋倒塌,9.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7亿元。

  受近日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水利部4日将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南方多地连日暴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目前这一轮降雨过程还没有结束,对国内商品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影响有多大?综合市场人士的观点来看,南方暴雨天气对螺纹钢等黑色系品种的影响显著,对农产品、化工品、有色金属等板块的影响相对较为有限。

  农产品方面,放眼全国,对于我们这个夏季很多地区缺水和北方地区常年降雨偏少的国家而言,今年降雨偏多整体有利于夏季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可谓是利大于弊。部分地区出现的洪涝灾害会从心理层面影响市场的情绪,促使价格走高。当前农产品关注焦点集中在供应端。

  黑色系方面,持续暴雨天气对国内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影响,6月以来水泥磨机开工率、全国建材成交量连续下降,螺纹钢需求量整体逐周下降,库存累积幅度加快,螺纹钢现货价格也振荡下跌。而终端需求的走弱会传导至原料端,进而影响原料的需求,原料端可能面临更大的回调压力。

  化工品方面,化工品上游多为大型石化企业,关键装置和设备的防护较强,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相对有限。洪涝对聚烯烃运输和部分下游加工企业的开工或有一定影响,但对整体供应的影响有限,防汛物资消费需求或有一定提升。南方地区严峻的抗洪形势或将刺激塑料编织袋等抗灾物资需求增长,或造成局部地区PP供应紧张,并推动价格短期上涨。

  天然橡胶方面,洪涝灾害对其影响较为有限。国内橡胶主产区并非本轮降雨影响的核心区,虽然也有一定降雨,但对于橡胶产出影响有限。进入雨季,干旱天气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有利于胶树产胶,但强降雨乃至暴雨天气也可能造成内涝、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影响割胶作业。

  有色金属方面,降雨对全年供需实际影响较为有限,但短期降雨导致的物流到货延时将加剧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货紧张局面。汛期洪涝灾害的发生,可能会在前期对产业链分布较广、对运输依赖较大的铝品种影响最为直接。

  洪涝集中在长江及其支流区域

  7月4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不但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而且还发布了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暴雨蓝色预警预计,7月4日14时至5日14时,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重庆、贵州北部、云南西部、四川盆地南部以及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东部、安徽东南部、浙江西北部、重庆东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5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7月4日14时至5日14时,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南部、河北、河南北部、北京西部和南部、天津、山东西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上海等地局地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内蒙古东南部、黑龙江西北部和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北部、陕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河南北部、北京西部和南部、天津、山东西部、以及云南中部、四川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上海、广西南部、广东中部、海南岛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小时雨强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

  期货日报记者综合近期全国各地的天气情况发现, 6月以来,降雨天气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出现,而且强降雨天气偏多,持续时间也比较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据统计,6月以来,洪涝灾害共造成广西、贵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3省(区、市)1216万人次受灾,78人死亡失踪,72.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000余间房屋倒塌,9.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7亿元。近日,长江及其不少支流等还出现了较大洪水,三峡水库也开始放水以迎接主汛期的到来。从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河南、河北、山东及东北、新疆地区来看, 6月中旬以来,降雨开始增多,不仅缓解了旱情,而且有利于夏季农作物生长,有助于未来产量提高。

  进入7月,黄淮南部、江淮、江汉等地强降水频繁,多地遭受洪涝灾害。预计未来一周上述地区仍多降雨,部分农田渍涝灾害将加重。

  土壤墒情大部适中,利于农作物生长

  中央气象台公布的农业干旱综后监测情况显示,当前除新疆等少部分地区出现轻旱与中旱以外,绝大部分地区正常。

  据记者了解,今年夏收期间,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多晴少雨,夏收进展顺利,河南等地在夏收结束后出现了不利于玉米等夏季作物播种的情况,而随着降雨天气增多,及时补充了土壤水分,土壤墒情得到较大改善,这让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得以顺利播种与出苗,利于幼苗生长以及一季稻栽插。

  气象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华北西南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江淮、江汉等地降水量50—2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降水及时补充了土壤水分,大部土壤墒情较好,利于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播种。仅山西中部、河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无灌溉地区土壤墒情偏差,不利适时夏播。

  目前,北方地区大部光温正常,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土壤墒情得到补充,利于春播作物和经济林果生长发育及夏播作物播种出苗。山西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黑龙江东部多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春玉米等作物生长。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中东部、华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区东部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低洼农田渍涝加重。华南东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等地多晴少雨,水热条件利于农业生产。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东部、东北地区有明显降水过程,土壤墒情将得到补充,利于作物生长;西南地区东部、江汉、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累计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与前期强降雨区域重叠,易导致低洼农田出现渍涝灾害和病虫害;江南、华南及陕西关中等地将有4—8天≥35℃的高温天气,对早稻灌浆结实和旱地作物生长不利。

  “东北地区玉米与大豆长势良好,当前比往年高出一大截的市场价格让农民做好田间管理的热情也很高。”大豆收购商朱明峰告诉记者,东北地区大豆价格已从去年开秤时的1.7元/斤涨到了现在的2.7元/斤左右,远高于农民的种植成本,很多农民加大了生产投入,夏季的田间管理工作更是受到了重视。

  河南滑县小麦贸易商齐凯说,麦收后由于天旱少雨,河南一些地区玉米种植推迟,春花生的生长与麦茬花生的点种受到影响,一度提振玉米与花生油价格大幅上涨。不过,之后河南等地的降雨一场接着一场,高温、高湿天气很受玉米等农作物的喜爱,这让很多作物可以弥补前期的生长发育不足。

  水稻:江南、华南大部早稻处于抽穗开花至灌浆乳熟阶段,华南局地已成熟。如果这些地区今后还出现较多降雨的话,那么会使早稻产量受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一季稻处于分蘖期,江淮、江汉、江南东部一季稻陆续进入分蘖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四川和云南局地已孕穗抽穗。这些地区的降雨当前还不会对稻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玉米:华北、黄淮、西北地区夏玉米处于三叶至七叶期,西南地区处于拔节至吐丝期。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春玉米处于七叶至拔节期,西南地区东部、新疆天山地区及北部处于拔节至吐丝期,广西处于乳熟至成熟收获阶段。这些地区玉米生长当前正需要大量水分。

  棉花和玉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花大部处于第五真叶至现蕾开花期,新疆大部进入开花至开花盛期。东北地区大豆处于第三真叶至分枝期,黑龙江和吉林局地已进入开花期,江南处于鼓粒期,黄淮地区夏大豆进入播种出苗至第三真叶期。由于此时的棉花与大豆生长也需要大量水分,因此棉花与大豆的生长情况也比较好。

  从近期天气发展趋势及关注重点来看,一是预计未来10天,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东部、东北地区累计雨量10—30毫米,其中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南部50—80毫米,土壤墒情将得到补充,利于作物生长。二是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辽宁西部等地土壤缺墒有望缓解。三是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黄淮等地累计降雨量50—120毫米,部分地区达150—200毫米,累计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至八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这与前期强降雨区域重叠,极易导致低洼农田出现渍涝灾害和病虫害,不利当地水稻、玉米、棉花等在地作物生长发育。四是未来10天,江南、华南及陕西关中等地将有4—8天≥35℃的高温天气,对早稻灌浆结实和旱地作物生长不利。五是预计未来11—20天,我国东部雨带北抬到华北黄淮至东北地区南部一带,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中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三成至七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强降雨过程利于改善土壤墒情、增加库塘蓄水,对玉米、大豆、经济林果生长有利,但需防范局地低洼农田内涝风险。

  农产品关注点在供应端

  “降雨天气多,特别是洪涝灾害的出现肯定会影响到农产品期市的投资者心理,人们对农产品产量的担忧会促使价格走高。”农产品分析人士栾同毅告诉记者,不过,具体到国内农产品市场来说,各个农产品的种植遍布在全国各地,加上各地地理与天气条件差别很大,投资者不用过于担心某个农产品会受到降雨天气的严重影响。比如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很广,河南、河北和山东的夏播玉米与东北三省一区的春播玉米面积、产量相差不大,但这些地区的天气条件差别很大,不会在同一时间段受到同一个坏天气的作用。

  栾同毅说,从当前农产品期市的关注焦点看,主要集中在供应端,而且关系着农产品价格的长期走势。一是国产大豆、玉米、棉花、菜油的库存均处在历史较低水平,且这些品种均呈现出产不足需的格局,一旦供应端有风吹草动,那么价格就会快速上行,国产大豆、玉米、菜油近几个月来的上涨行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二是进口大豆及豆粕、豆油价格的涨跌要看进口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国际市场主要生产国的市场情况,如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突然下调可能就会导致国内豆粕等农产品价格短期大涨。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值得关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棉花下游产品销售不畅,虽然当前国内棉花库存不足,但其价格却不能有效向上突破。

  钢材等基建商品受影响较大

  据新华社消息,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干流、乌江及三峡区间来水明显增加,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升高,2020年长江第1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水电站纷纷加大泄洪力度,把控制水库水位安全成为第一要务,水力发电大量缩减。由于今年降水量偏多,1—5月全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仅为113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62小时。同期,西南到华东跨区送电20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2%。

  锦盈资本商品策略部经理毛隽介绍,水电的缩减有助于火电的电量增长,5月份全国火电同比增长9.0%。伴随煤炭的上游限产及进口限制等,港口煤价出现强劲上升,已涨至580元/吨,有望向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黄色区间上限冲击。ZC2009维持在560—565元/吨间波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本轮煤价上涨更多缘于供给侧因素,需求端表现相对平缓;另一方面,进入下半年国内限产及进口政策面临变数,尤其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对燃煤发电的替代预期增强。

  早在5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对包括水电及特高压输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消纳与利用就提出了明确的增长要求。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不仅明确提出煤炭类能源的削减数量及比例目标,还对清洁能源电量替代目标作了指引。

  “6月底以来,关于电力市场化交易体系的推进以及下半年继续降低工商业电费的政策措施出台,无形中给煤价的高度带来政策上的种种制约。”毛隽表示,随着长江流域梅雨季节在本月10日前后的结束,水电对火电的挤占作用将会快速出现,而出梅后的高温天气理论上会缓和水电的这种冲击,但在今年疫情的大环境下,火电下半年持续保持稳定高增的现象或难出现。对于广大电力企业而言,坚守保供任务底线、维持煤炭可用安全天数则是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采取既不盲目抢购、也不放松常备库存管理的平衡型采购策略。

  水电缩减、火电增长是暂时的

  据新华社消息,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干流、乌江及三峡区间来水明显增加,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升高,2020年长江第1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水电站纷纷加大泄洪力度,把控制水库水位安全成为第一要务,水力发电大量缩减。由于今年降水量偏多,1—5月全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仅为113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62小时。同期,西南到华东跨区送电20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2%。

  锦盈资本商品策略部经理毛隽介绍,水电的缩减有助于火电的电量增长,5月份全国火电同比增长9.0%。伴随煤炭的上游限产及进口限制等,港口煤价出现强劲上升,已涨至580元/吨,有望向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黄色区间上限冲击。ZC2009维持在560—565元/吨间波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本轮煤价上涨更多缘于供给侧因素,需求端表现相对平缓;另一方面,进入下半年国内限产及进口政策面临变数,尤其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对燃煤发电的替代预期增强。

  早在5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对包括水电及特高压输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消纳与利用就提出了明确的增长要求。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不仅明确提出煤炭类能源的削减数量及比例目标,还对清洁能源电量替代目标作了指引。

  “6月底以来,关于电力市场化交易体系的推进以及下半年继续降低工商业电费的政策措施出台,无形中给煤价的高度带来政策上的种种制约。”毛隽表示,随着长江流域梅雨季节在本月10日前后的结束,水电对火电的挤占作用将会快速出现,而出梅后的高温天气理论上会缓和水电的这种冲击,但在今年疫情的大环境下,火电下半年持续保持稳定高增的现象或难出现。对于广大电力企业而言,坚守保供任务底线、维持煤炭可用安全天数则是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采取既不盲目抢购、也不放松常备库存管理的平衡型采购策略。

  对化工品影响有限,塑编制品需求或有增加

  目前,不仅南方降雨在持续,北方也开始进入汛期。一旦降水量过大引发洪涝灾害,将对交通运输和制造业开工产生不利影响。

  化工品上游多为大型石化企业,关键装置和设备的防护较强,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相对有限。

  “从化工市场来看,南方雨季对液体化工的影响相比往年较小。即便发生洪涝灾害,只要没伤及重点下游企业,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招金期货分析师于芃森表示,就甲醇及其下游而言,雨季甲醛消耗减少是历年的常态。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沿江甲醛开工一直都不高,进入雨季后,连日暴雨天气对其的实际影响相对有限,开工在历史低位,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相比较而言,洪涝对聚烯烃运输和部分下游加工企业的开工或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体供应影响有限。

  “往年看,2010年国内水害频繁,南方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对编织袋和帐篷等防汛物资的需求增加,推动聚丙烯价格走高;2018年山东暴雨冲毁大棚,导致当年棚膜需求下滑等。”一德期货分析师任宁如是说。

  杭州中菁实业副总经理柴铁松对此有较深感受。“洪涝对化工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流运输上。” 在柴铁松的印象里,作为全国塑料市场的集散地,余姚有一年被大水淹后,原有的库存受到较大影响,当时的塑料价格短时期内大幅上涨。“每年的雨季,也都伴随有台风,进口货船会延迟到港,短期也会带动价格上行。”他说。

  “目前来看,南方的洪涝对聚烯烃市场物流和供应端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柴铁松称。

  值得一提的是,洪涝灾害的发生对工业生产、生活消费、交通运输都会产生影响,对于聚烯烃而言,防汛物资消费需求或会有一定提升。

  据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牛卉介绍,防汛物资种类很多,包括抢险工具、运输设备、照明设备、机械装置、通信救生设备、砂石料、土工合成材料等,多涉及聚乙烯和聚丙烯相关塑料制品的消费需求。其中,土工膜和土工布都有用到聚丙烯拉丝料、HDPE、LDPE、EVA等材料。

  在她看来,这些防汛物资的消费对相关化工品行情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个消费刺激与疫情期间防疫物资消费暴增无法相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拉丝料排产比例维持正常水平,规模以上塑编企业开工率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左右,拉丝料周度石化库存环比大幅上升。”牛卉称。

  同样,在中大期货分析师张骏看来,在抗洪和防洪过程中,会增加沙袋的使用量,从而间接刺激塑料编织袋的需求,利多PP。但受洪涝灾害的持续性和区域性等因素限制,短期事件驱动下的塑料编织袋需求提升恐难以撼动PP整体需求格局。

  当前化工品市场走势依旧较为分化,其中,液体化工基本面偏弱,表现一般,PP、塑料等受需求增加影响,相对偏强。

  在张骏看来,目前化工市场总体仍维持紧平衡的格局,聚烯烃价格处于阶段性高位。上游库存处于低位,下游需求在国内消费提升和海外订单逐步恢复的推动下呈现弱复苏的态势。

  “当前,正处于季节性的检修季,供应端处在一年中相对较少的时点;而需求端也是一年中相对的传统淡季。叠加疫情的影响,聚烯烃市场整体呈现出供需两淡格局。”柴铁松称,但与往年不同的是,目前的市场库存特别是显性库存相对偏低。

  随着行业检修季的结束,下半年聚烯烃生产有望呈现季节性回升的趋势,加之三季度国内有多套装置计划投产,供给端压力仍不可小觑。

  不过,今年南方地区严峻的抗洪形势或刺激塑料编织袋等抗灾物资需求增长,或造成局部地区PP供应紧张,并推动价格短期上涨。

  “中期而言,在新一轮投产高峰来临而需求增长边际走弱的预期下,下半年聚烯烃供需总体仍趋于宽松。因此,在基本面并未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面对此类由雨季等短事件引发的上涨行情,投资者要谨慎追高。”张骏称。

  “相对来讲,甲醇等液体化工品的库存逼近历史最高水平。而下游开工不及去年同期的八成,需求萎缩严重,进入雨季后,短期并不会有好转的迹象。”于芃森表示,就南方地区而言,还需关注沥青,沥青在雨季消耗减少,南方社会库存偏大,或对沥青价格造成一定压力。

  国内产胶区旱涝并存,产胶恢复慢

  至于降雨对橡胶市场的影响,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胡华钎表示,近期及未来一周,中国天然橡胶主产区海南和云南雨水天气频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胶农正常割胶活动,胶水产量相对欠佳。不过,只要不是台风、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那么对天然橡胶产量的影响有限。

  中信建投期货能源化工事业部研究员李彦杰也表示,就天然橡胶而言,目前的洪涝对其影响较为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橡胶主产区位于海南和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而这两个地区并非本次雨水影响的核心区,虽然也有一定降雨,但天然橡胶的产出影响有限。

  “今年前期出现的干旱病害是导致泰国、云南等橡胶主产区一再延迟集中开割期的原因之一,尽管短期降水利于胶树开割,但如果持续强降水超过往年均值,则不利于后期胶树健康产胶。”建信期货分析师彭浩洲补充说。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高琳琳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从今年上半年看,云南省降水整体偏少。截至6月1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34.3毫米,较往年同期偏少17.3%。据6月11日监测,云南省有42%的站点确认进入雨季,但全省大部分地区仍存在气象干旱,今年“旱涝并存”的特征比较明显。

  她表示,虽然当前国内全面进入雨季,干旱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产胶,但强降雨甚至暴雨天气也可能造成内涝、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影响到割胶作业。

  “进入雨季后,由于湿度比较大,天明前割胶往往会出现长流胶,容易引起死皮现象,所以应在天明时割胶。同时还要防止雨水冲胶,一般雨后割胶要做到树干,不干不割。因此,雨水过多也会影响到割胶进程。”她认为,如果今年产区雨季洪涝突出,可能会对国内橡胶产出造成影响,使得原本因为干旱和病害造成的原料紧张现象更为突出。

  从供应方面看,胡华钎表示,目前国内产胶区已经全面开割。其中,海南产区天然橡胶产量增加,但与往年同期相比处于偏低水平,供应紧张局面略有缓和,原料收购价有所下滑;云南产区天然橡胶产量增幅有限,替代种植进口政策尚不明朗,供应依然偏紧,原料收购价相对坚挺。

  “可以看到,目前云南西双版纳以及海南产胶区均已全面开割,新胶产出逐步放量,但目前幅度仍然有限,主要原因除了近期的雨水天气外,前期的干旱以及由此出现的病虫害对胶树长势造成一定的影响。”李彦杰说。

  高琳琳也表示,今年国内产胶区产出恢复周期较长,供应长时间难以上量,使得原料胶水价格不断升高。但随着产出缓慢恢复,供应紧张局面稍有缓解。供应增加及越南乳胶价格不断下跌,拖拽原料价格走低,但原料价格的快速下跌导致部分胶农弃割。

  以海南为例,7月3日原料收购价格低位回升,国营胶厂浓缩乳胶原料收购价格回归至12000—12200元/吨,民营胶厂原料收购价格在11800—12200。虽然近期干旱缓解,但碍于疫情影响,春防工作不到位,胶树生产情况依旧欠佳,供应完全恢复仍需时间,原料价格或能持稳一段时间。

  需求方面,胡华钎表示,目前国内需求进一步回升,6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重卡销量同比增长59%;同时海外需求出现逐渐复苏的迹象,虽然美国、巴西等国疫情依旧严峻,但其他国家逐渐缓和,汽车轮胎产业基本复工复产。

  “现在需求仍在修复中,ANRPC在报告中也乐观估计,就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而言,最糟糕时期几乎已经过去。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消费量将同比増长1.4%,进入正值。特别是中国的消费,预计同比增长0.8%。”高琳琳说。

  不过,李彦杰表示,国内轮胎企业开工在回到60%左右后便陷入窄幅波动状态。一方面,国内替换市场表现不佳,贸易商采购积极性有限;另一方面,尽管海外多国开始重启经济,但疫情的影响仍在,轮胎海外订单提升幅度同样有限,与往年常规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虽然受4—5月国内汽车市场回暖的带动,国内轮胎配套市场表现尚可,不过仍难以弥补海外市场所丢失的部分,这也使得近期轮胎开工难有进一步提升。汽车市场在4—5月迎来明显回暖,但前期积压需求基本释放,在2019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下,6月车市整体出现季节性回落,乘用车市场零售较2019年同期下降超过20%。他表示,车市出现回落以及轮胎市场表现的低迷,导致目前橡胶市场整体需求偏弱。

  总体而言,李彦杰认为,短期内天然橡胶依然处于供需双弱的局面之中,后期随着产区新胶产出的放量,需求端能否跟上供给端的提升步伐,将成为影响胶价走势的关键。短期内,天然橡胶价格还将继续以低位振荡运行为主。

  短期将加剧南方地区金属供应紧张局面

  有色金属方面,国信期货有色研发团队负责人顾冯达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今年以来部分中部及南方省份在汛期遭遇大规模强降雨,尤其是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湖南等多地受灾严重,一些地区又是有色金属的主要产销和贸易集散地,可能导致部分有色金属企业阶段性减产停产情况增加,同时由于强降雨引发部分地区发生内涝,导致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受限,对大宗商品物流运输造成较大影响,继而对相关产业短期供需和库存造成扰动。

  他表示,从历史上看,我国洪涝灾害每年会局部发生,一般在5月至9月。从我国中部和南部洪涝对有色金属产业的影响来看,一般来说,对全年供需实际影响相对较为有限,但短期物流到货延时将加剧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货紧张局面。

  具体到有色金属品种,顾冯达认为,汛期洪涝灾害的发生,可能会在前期对产业链分布较广、对运输依赖较大的铝品种影响最为直接,但考虑到汛期物流一般都能迅速调整,较大概率仅仅造成华东和华南地区阶段性升水走高,同时也可以关注灾后重建方面基础建材和金属产业的需求释放。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声明:期货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