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知识 > 股指期货

证券期货资管规模排名“虎头蛇尾” 前20强首尾相差最高逾万亿元

期货新闻网.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对外发布了今年二季度基金、证券和期货部分业务管理规模,其中对私募资管业务进行了披露。从数据上来看,对于证券和期货资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对外发布了今年二季度基金、证券和期货部分业务管理规模,其中对私募资管业务进行了披露。从数据上来看,对于证券和期货资管业务,不同公司之间管理规模参差不齐,部分公司间差距较大。

  多位机构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证券和期货资管业务由于起步较晚,业务发展缓慢,同时,由于人才储备不足和股东资源不同,在后期也表现出较大差异。目前来看,人才短缺和资源不足仍是该项业务发展的短板,证券和期货资管业务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弥补这些不足。

  证券和期货公司

  资管业务发展差异明显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中基协公布的数据中,除了涵盖基金公司的非货币基金、私募资管和养老金的二季度月均规模外,也一并发布了证券和期货资管业务规模。整体来看,不同公司的证券和期货资管业务发展差异明显。其中,证券公司私募主动管理规模的TOP20首尾相差近5000亿元;证券公司私募资管业务TOP20首尾相差逾1万亿元,排名首位的是中信证券,月均规模为1.15万亿元,排名第20位的是浙商证券资管,月均管理规模为0.12万亿元。

  与此同时,在券商私募子公司月均规模TOP20排名中,首尾相差也超过了1100亿元,排名第一的是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二季度月均规模为1177亿元,排在第20名的是兴银成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月均规模为70.61亿元。而在期货资管业务规模排名中,TOP20首尾相差超过了400亿元,排在首位的是中信期货,月均管理规模为421.85亿元,排在第20名的是中电投先融(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月均规模为17.6亿元。

  “不同公司之间的券商和期货资管业务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业务发展定位不同和人才储备不足等。”大有期货总经理助理肖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不同券商和期货公司选择了不同的市场定位,有的公司把资管业务作为当前的重点业务,有的则不完全是;此外,人才储备也不尽相同,目前资管产品尤其是主动管理型产品,对投资经理的要求较高,公司在引进人才方面面临一定困境。同时,各公司的股东背景不同,导致业务资源不同,资金募集是发行资管产品的重要前提之一,不同券商和期货公司有着不同的业务资源。

  深圳某私募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些年,私募基金发展虽然在规模上有所突破,但整体参差不齐,主要在于核心竞争力不足,发展定位不够清晰,而更重要的在于投资能力的差距。

  肖龙补充表示,券商和期货公司对资管产品的类型定位不同,投资者的青睐度也不同,例如FOF产品和债券类产品的规模相对较大,而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次之,纯CTA或期权类产品规模就相对较小。

  形成核心竞争力

  才能破局

  长期以来,证券和期货资管业务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尤其是期货资管业务,更是处于初期阶段。截至目前,处于行业尾部的部分期货公司甚至仍未开展此项业务。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较快突围?多位机构人士认为,应当加快人才储备,同时在各项政策上给予放行。

  徽商期货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张兆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证券和期货资管业务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股东所拥有的业务资源,二是资管产品的管理能力。证券和期货资管业务要实现量变或质变,就必须要立足长远,加大投入建设专业投资队伍,包括对优秀投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中后台的搭建、资管系统的配置和建设,明确以主动管理为核心,提升产品管理能力,以优秀的业绩为口碑,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和规模的发展。

  肖龙介绍说,券商资管和期货资管业务不太一样,期货资管业务要实现量变或质变,要从机制和政策方面有所改变。“期货公司内部要建立健全投资经理人才的培育与成长机制,加强投资盈利能力建设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期货公司外部要横向拓展投资边界,增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以CTA投资为核心要素向权益类、债券类、外汇类及各类金融创新产品进行配置性拓展。”

  此外,肖龙还建议进一步放开股指期货限制,扩大商品期货容量,与扩大期货资管规模相互促进。同时,还要从制度层面打破产业资本和机构资本进入的壁垒,降低高净值客户人群的刚性兑付和盈利预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有利的期货资管业务生态。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期货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