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国棉花期货百人论坛在上海举行。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农产品部总监刘鸿君透露,2020年上半年,棉花期货日均成交量为47万手,同比增长115%;日均持仓量为59万手,同比增长62%,良好的流动性为1200多家涉棉企业管理风险创造有利条件。90%以上的大型棉花企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融入期货市场,纺织企业纷纷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期现货融合程度持续加深。
涉棉衍生品日渐丰富
郑商所2004年6月1日推出棉花期货交易,顺应了棉花市场发展和改革的趋势。2019年1月28日,棉花期权也于郑商所挂牌交易,探索棉花“合作社+期权”模式。另外,郑商所还丰富涉棉衍生品工具体系,推出综合业务平台,实现场内场外协同发展,立体化、全方位满足涉棉企业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今年期货市场增长较快,市场整体增长40%,投资者资产达到6500亿元,市场出现了更多品种和工具,机构投资者快速增长,期货公司服务手段多元化。2020年一季度,国内上市公司报表显示,在期货运用成熟的大宗商品相关上市公司,一季度的利润比去年同期有快速增长,衍生品业务为企业构建了好的风险体系。
刘鸿君表示,郑商所将以更大的决心推动棉花期货市场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扩开放、以改革保稳定。包括继续提升棉花期货功能作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服务目标价格改革。加强银期互通,推广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联合农发行优化“保值贷”业务试点,扩宽涉棉企业融资渠道。
“郑商所还将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影响力。研究扩大棉花期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响力,推动棉花期货走出去;加强棉纱期货市场培育,研究开展进口棉纱交割方向。”刘鸿君指出,郑商所还将优化规则制度夯实市场发展基础。稳步增加新疆棉花期货交割仓库数量。持续优化棉花期货、期权规则制度,提升综合平台功能作用,打造多层次的棉花期货衍生品体系,不断优化风控机制,扎紧制度笼子,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打通产业上下游
在外部风险放大、不确定性激增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风险大幅增加,针对目前棉花期货的发展,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何锡玉指出,可以在品种方面进一步探讨,比如吸引外国涉棉企业进来,因为目前中国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棉花产量也很高,棉花品种交易也保持活跃。考虑进口棉的交割替代不仅可解决国内需求的问题,同时可在世界上更快地形成产业话语权。
交割库方面,何锡玉建议,将一些大的产棉国如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纳入考虑范畴,建立我国自己的交割点,或者选择港口城市作为交割点,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让中国的棉花期货来影响世界的棉花产业。
何锡玉还指出,产业上下游方面可以进一步打通,现在棉纱期货的交易量还有待提高,市场对棉纱期货的工具使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把棉花和棉纱进行联动,如果下游的品种活跃度进一步提升,那么中国整个的纺织产业可能进一步通过期货来发现价格。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