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这些改革重头戏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文中关于资本市场的内容。
3月12日,新华社受权于当日全文播发《纲要》。
值得关注的是,《纲要》涉及资本市场的要点颇丰,总体来看,澎湃新闻提炼出五大要点,分别是:一、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二、完善企业创新服体系,三、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纲要》中有关资本市场的表述,最引人瞩目的,可谓是提出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不论是从家庭理财角度,还是从养老角度,均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内涵丰富且意义重大。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纲要》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角度,对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进行了相关明确和指引,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阶段,居民收入和家庭财富的来源,将更加依赖资本市场。
以下为澎湃新闻记者对《纲要》中关于资本市场五大要点的逐项解读:
一、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提升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功能,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
解读: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25家公司上市交易。一年来,科创板以其包容性的制度设计,汇集了一批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创下了中国资本市场诸多“第一”。同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等措施落地,也极大地丰富了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
据新华社上海2019年11月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强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导预期,加强监管。
“对于科技创新的投资,在二级市场上,《纲要》强调了科创板的硬科技本色,创业板则定位于对创新创业的服务。同时,《纲要》对科技型企业的早期投资,明确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和VC投资,这对于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在其中更加规范的发挥作用,大有裨益。”付立春表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宗新此前也曾在《科技日报》刊文指出,强调科创属性,坚守“硬科技”定位,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将科创板打造成为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产业群的集聚平台,科创板的这一战略导向,直接关系到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能否实现,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技术创新迭代能力的提升。
从科创板全部232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20年度主要财务数据来看,科创公司整体业绩稳中有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了双增长,科创属性明显,制度优势显现,体现了科技创新企业较强的发展潜力。
数据显示,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314.67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5.56%;共计实现净利润461.66亿元,同比增长59.92%。
二、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解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6.6%至2791元,财产净收入在全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升至8.7%。而在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619元,在全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为8.5%。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投资者回报水平逐年提升。根据2019年年度报告,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合计约1.3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0.7%,分红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约66%。
2019年5月1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指出,上市公司是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新渠道”。现金分红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持续、稳定、科学的分红理念和机制,对于公司价值认可、质量提升以及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纲要》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角度,对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进行了相关明确和指引,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付立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经济高质量增长阶段,居民收入和家庭财富的来源,将更加依赖资本市场,因此资本市场相应的基本制度也应该更加完善。
付立春进一步指出,其中,予以分红制度和理财功能的特别强调,不仅是这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是因为这两方面此前经常被市场各方所忽略。
“一方面,目前中国居民家庭的理财投资,资产配置的方向还比较单一,房产仍然是最主要的一个部分。但是,近年来房产的投资属性在逐渐减弱,这个时候,金融资产特别是资本投资理财,应该成为未来鼓励和发展的方向,且其下一步规模和升级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付立春说,“另一方面,《纲要》强调上市公司分红率作为居民投资理财工具,相关优质产品一定程度缺乏的局面,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董登新则认为,《纲要》中,有关资本市场的表述中,最引人瞩目的,可谓就是提出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不论是从家庭理财角度,还是从养老金计划角度,均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
董登新表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是通过以养老为目标的相关产品和非养老目标的家庭理财产品两个途径。而不论是哪方面,均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工具,尽可能满足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的投资需求。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不断推陈出新。
“通过居民对相关金融产品的持有,将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资金的支持。因此,无论是养老目标的金融产品,还是家庭理财产品,均应着眼于开发中长期类产品。尤其是针对家庭理财的权益类产品,可以通过研发和创新,更好地驱动家庭理财模式的转型,从目前的短炒赚快钱,转型长期投资。”董登新指出。
董登新强调,《纲要》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目标,不仅内涵丰富,且意义重大。
三、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解读:“对于金融要素市场,《纲要》提出了明确的完善方向。”付立春说,一方面,是强调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对于目前的一些市场短板,如中长期资金的安排,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明确提出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此外,《纲要》还强调了在服务实体经济中金融产品的创新。
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提法,除了《纲要》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董登新指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机构投资者,而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长期资金来源支持。不论是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还是完善相关资金对VC、PE项目投资,均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对于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表述,付立春强调,这进一步强调了资本体系的制度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9年,提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房稳定发展”;2020年,提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2021年,提出“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公开表示,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坚守科创板定位、突出创业板特色、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丰富投资品种,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实体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董登新说,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上,新三板是一个亮点。新三板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很大,尤其是精选层的设立是在原来的基础层和创新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子市场,用来跟沪深交易所对接,这个平台非常重要。
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
解读:注册制的进一步推广、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完善、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以及债券市场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均是国内资本市场当前建设的重头戏。
“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对于资本市场,《纲要》有大量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付立春指出,首先,是强调对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完善。这方面,未来法制化和市场化是大的方向,在金融供给侧中的比重会逐渐的提高。其次,注册制改革的继续全面推行,一方面是IPO常态化,另一方面,则是更加强调的是出口端,即退市制度的完善,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方面,董登新认为,2021年注册制全市场覆盖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新退市制度在2020年最后一天发布并覆盖了整个A股市场,已经比注册制的全市场覆盖快了一步。
2021年1月28日,证监会召开的2021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付立春进一步指出,《纲要》再次强调了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其中,明确新三板的改革是贯通资本市场体系的重头戏之一。
董登新表示,新三板转板机制已经设立,使得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可以绕开IPO通道,直接转板到沪深交易所挂牌,这将极大地提升新三板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更憧憬、更偏好到新三板挂牌。
值得关注的是,《纲要》同时强调,要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已突破10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但近年来,我国债券违约事件有所增加,凸显出近年来虽然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市场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相对不足。可以预期,下一步我国债市的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董登新指出,我国债券市场近几年的融资规模扩张,较股权融资的扩张的要更快,为直接融资比例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对于《纲要》提及的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付立春说,监管制度的完善是现代金融体系升级的重要核心部分之一。同时,未来金融的数字化、科技化发展方向是无法改变的,下一步金融科技的发展,将进入规范有序,稳步、谨慎、妥帖的发展路径。
肖刚在今年两会期间公开表示,我国金融科技包括智能金融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效,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金融科技在助力实现“六稳”“六保”方面作用更加凸显。应当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也应当看到,目前金融科技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机构忽视金融科技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以及涉嫌垄断、妨碍市场竞争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十四五”时期,应该说金融科技进入了下半场的新发展阶段。
五、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解读:付立春说,从《纲要》的表述中,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更加强大了稳妥。而对于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下一步,资本市场的开放质量,应该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肖刚在今年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是构建我国新型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目前,已经有多个渠道和方式,让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但总的看,还是“管道式”开放。因此,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投资制度,优化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扩大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付立春指出,《纲要》明确提出对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表明国家在下一步的跨境金融发展中,将安全稳定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点汇总: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 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分析解读:
一图读懂资本市场“十四五”规划要点
国泰君安:十四五规划发布 新型基建和数字经济转型是重点
碳中和背景下这行业将爆发!“十四五”时期推进这些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