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消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2021年4月15—16日在上海举行会谈,讨论气候危机所涉问题。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声明如下:
一、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按其严峻性、紧迫性所要求加以应对。这既包括强化各自行动,也包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多边进程中开展合作。双方回顾两国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力与合作,为巴黎协定的制定、通过、签署和生效作出历史性贡献。
二、走向未来,中美两国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双方回顾巴黎协定第二条的目的在于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为此,双方承诺继续作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协定框架下21世纪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行动,以使上述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并合作识别和应对相关挑战与机遇。
三、两国均期待4月22/23日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双方认同峰会的目标,即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提高包括减缓、适应和支持的全球气候雄心。
四、中美将采取其他近期行动,为解决气候危机进一步作出贡献:两国都计划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两国计划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双方将分别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所体现的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的措施。
五、中美将在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及其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旨在使与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包括:工业和电力领域脱碳的政策、措施与技术,包括通过循环经济、储能和电网可靠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绿色氢能;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气候韧性农业;节能建筑;绿色低碳交通;关于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合作;关于国际航空和航海活动排放合作;其他近期政策和措施,包括减少煤、油、气排放。
六、双方将合作推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成功,该会议旨在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如第6条和第13条),并大幅提高包括减缓、适应、支持的全球气候雄心。双方还将合作推动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注意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重要性,包括该框架与气候减缓和适应的关系。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中直接提及减少煤、油、气排放,我国能源政策或将有新的调整,对煤炭、原油等传统能源产业会带来多大影响,相关品种本周会有大波动吗?
传统能源产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能源政策方面,招商期货分析师陶锐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本次声明标志着全世界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减碳这一艰巨任务。“对于煤炭产业来说,其作为世界上主要能源之一,助力着不少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碳排放主力军。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的消费量、供给量都将会持续下降。这个趋势不可逆转,这个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伴随着这一趋势,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也愈发明显。例如在2030年之前,我们新增电力需求将主要由新能源机组承担;2030年后,煤电机组将逐步淘汰直至消失;与此同时,煤制氢、煤制精细化工等高产值、高技术领域将会进一步发展。”陶锐说。
中州期货研究所所长金国强认为,此次声明以及未来两次气候大会对于煤炭等传统能源将会继续带来冲击,整体看对于发展中国家影响大于发达国家。煤炭消费量在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印尼、越南等国仍保持增长;2019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煤炭消费量已降至1965年有跟踪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对于中国来说,煤炭行业上下游的“能源双控”将成为重点任务,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提出“十四五”末煤炭年产量控制在41亿吨,目前国内有效合法产能已达到38.5亿吨,这意味着近5年的新增产能要控制在2亿吨以内。
原油方面,海通期货分析师杨安表示,今年全国两会重点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方针,制定出“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峰”、“2030年前化石燃料消费达峰”的目标,从长周期维度肯定利空原油需求,因此欧洲石油巨头BP、道达尔等基于对原油消费即将步入峰值的判断都开始逐步退出市场。
“对我国来说,从短中期看,原油仍然是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正努力缓解对原油的依赖,但我国庞大的交通运输燃料需求和化工需求还是依赖于传统能源,一时难以完全被新能源替代。不过,展望未来我国原油消费总量在当前”油转化“以及新能源替代成品油消费地共同推动下,以及在碳达峰的政策支撑下,也将在2030年左右达峰。从数据来看,我国原油消费占比近10年基本稳定在18%—19%。后期来看,我国能源转型中最大的替代品类应该是煤炭产品,原油的消费变化将向化工品消费增长方面转移。原油下游消费占比中成品油将减少,化工品将增加。”杨安说。
中信建投期货能源化工事业部负责人李彦杰认为,从长周期来看,包括本次声明在内的一系列气候目标将推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原油产业需求端将产生利空影响,但鉴于新能源产业技术本身仍存在瓶颈,同时气候目标的实现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中短期上原油的实际需求较难快速消失。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50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预计我国石油需求在2025—2030年间达峰,随后才进入回落阶段。
领导人气候峰会、联合国气候公约缔约方大会接踵而至
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将于本周四到周五举行。此外,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也将召开。对于即将到来的两次气候峰会,产业人士也表达了相关看法。
“根据现有的文件以及产业规划来看,未来我国传统能源产业将转型为生产清洁化、消费电气化。也就是说,在发电、发热端提高新能源占比,在工业生产耗煤、耗油端提高电力占比,例如电炉炼钢、电力供暖等。作为传统能源行业从业者,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变革时间已经到来,我们需要积极拥抱新变化,充分利用当前变革期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不能认为能源格局改变就是传统能源行业的末日。从近端来看,在接下来三五年间煤炭产量增速大概率小于需求增速,同时由于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煤炭需求在短期及中期也存在较大弹性。因此,煤炭行业的利润不见得就此下行,甚至还有可能长期维持中高利润。换个角度考虑,转型升级过程中,也需要旧动能不断给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利润支持,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利润维持也有必要性。”陶锐称。
“气候大会的召开旨在各国为实现气候目标进行战略制定、行动和措施的探讨等,长期上将逐渐落实加速原油等传统能源产业的结构转型、推动非化石能源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李彦杰说。
相关品种本周是否会受到冲击?
对于煤炭相关品种,陶锐认为相关政策基本是长期规划以及展望,就目前来看,电煤行业依旧面临着供给偏刚性(内矿仍未放量、进口依旧偏少),需求有增量,各环节库存偏低的强现实与预期,价格压制点主要来自政策端。因此短期来看,动力煤价格易涨难跌,波动加大。焦煤则面临着蒙煤进口低位,澳煤缺位,内矿未超产,需求仍偏强的状况,也是偏强的供需格局。并且此前山东省明确年内淘汰约3000万吨煤炭产能,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多头的看涨情绪。目前的利空点更多源自低价仓单所带来的估值压力,以及中性的库存结构和并不强的焦企采购意愿。综合来看,焦煤回调继续多配的方向不变。
金国强认为动力煤价格近期受政策、安全事故等影响波动本就较大,短期或维持易涨难跌态势。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动力煤需求整体持续向好。一方面,随着疫情的逐步恢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社会融资增量等宏观数据均显示经济稳步复苏,后期用电需求将有所增加。根据国家电网统计,1—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1.2%,预计后期用电量仍有较好增量;另一方面,四月北方供暖结束后部分电厂机组开始检修,目前工业恢复持续向好,下游终端日耗维持高位,库存低位,刚需补库持续增多。电厂持续去库,港口库存还在下滑,电厂后期还有补库需求,煤价维持偏强走势。
第二,供给端短期难有增量。近期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安全检查的重视,保供增产措施难以推进,后期需持续关注国家在于安全生产和保供之间平衡方式。山西地区煤矿安全环保检查频繁,整体供应仍偏紧;进口方面,终端对于进口煤招标较多,进口商惜售,抬高报价,低卡煤一货难求。
“整体看,前期保供会议后,动力煤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风险释放,但安检趋严、产能释放放缓,若无政策干预,保供推进或有一定难度,短期煤价仍易涨难跌,后期主要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金国强说。
原油方面,杨安认为声明对于中短期油价影响不大,市场更关心的是当前疫情局势下,原油需求的恢复进程。今年各国将恢复经济作为首要目标,因此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当下因气候而牺牲经济的可能性不大,那对原油的消费应该也有保障。
李彦杰同样认为气候声明及会议对周一开盘油价不会有实质影响,不过会议是否会衍生释放出一些中美关系或者国际关系的新的变化和进展有待关注,因为国际关系变化可能会对油价产生影响。近期油价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全球疫情控制形势、市场对需求恢复前景的情绪以及OPEC+对减产政策的调整。